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虚实之间”——INTERNI可持续设计主题展

 

 

2022年7月8日-11日,INTERNI可持续设计主题展“虚实之间”即将正式与公众见面。展览由中国建博会(广州)与《INTERNI设计时代》共同举办,由国际经典建筑、当代艺术装置和年轻新锐力量三大板块组成,展示出建筑、艺术、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下的新突破和在“虚实之美”上达到的新高度。

 

 

展览理念

 

传统的建筑和艺术的虚实之美,多集中于造型,在“虚空间”与“实主体”之间形成互流互动,以几何的纯粹和空间的开放使观者感受空灵之美,也让人们在获得审美精神体验的同时,体会更为深远的意蕴。

在当代,各界人士不断探索能耗降低、空间利用、材料回收、智能系统、文脉重生、被动式能源策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印等可持续发展课题……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获得更多的认知和启迪,不断丰富和超越了“虚实之美”的意蕴和含义,创造出更多经典的作品。

我们叹服于创作者们的信念和力量:如果说“虚”是展望人类家园的瑰丽想象、针对重大人类课题的突破性方案,“实”即是不断探索前沿技术、材料、结构并推向应用。先驱者们不断收获着思想和实践的双重惊喜。

 

展览板块

 

 

 

 

展览宣传视频

 

《INTERNI设计时代》杂志执行总编辑李伟、Area-17建筑与室内设计创始合伙人Francesco Tarentini、Kokaistudios创始人及首席建筑师Andrea Destefanis、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Magdalene Weiss、Stefano Boeri Architetti艺术总监Cecilia Picello、Atelier Zerebecky创始人及创意总监Andrei Zerebecky、Pininfarina建筑设计总监Jacopo Reale、llLab.联合创始人刘涵晓、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杨心一、新锐艺术家孙箫羽等,就本次“虚实之间”展览的策展理念、实践体系、参展作品、展览空间设计等方面做出解读。

 

展场设计

 

 

为了更好地呈现本次展览,《INTERNI设计时代》特别邀请意大利知名设计事务所Area-17作为展览空间设计师。Area-17建筑与室内设计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国际事务所,其作品理念根植于意大利设计文化。公司通过包容性的创作过程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他们在文化、审美、运营、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需求。Area-17的设计涉及多个领域,从商业、酒店、办公到住宅设计等。目前,Area-17在北京、上海、香港和昆卡(厄瓜多尔)设有办公室,在萨萨里拥有一个媒体实验室。

 

 

Area-17以“我和自己”为灵感:“无论身处在热闹的咖啡厅里,还是拥挤的火车上,还是在人来车往的街道旁的长椅上,只要我的膝盖上放着一本杂志,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消失了。”两页的杂志却有一种带人完全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力量。哪怕身处最嘈杂的地方,它也能营造一种独属的亲密观感。

 

 

Area-17建筑与室内设计延续并利用了这种力量,旨在让这一私密体验再现于本次主题展览中。展场中创造的几个茧形的沉浸式空间让观众得以完全专注于面前的展品。本次展览在设计上自有“虚实之间”的美感和意蕴,同时,所使用的材料均低成本、易拆卸、可回收,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身体力行。

 

 

参展作品预览

1.建筑模型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

时间回廊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以“时间回廊”为理念,对原厂房连续的柱网与屋架结构进行了保留与重构,在还原其宏伟壮观的空间尺度感的同时,也为转型后的新功能场景增添一份属于钢铁工业的炽热记忆。原厂房从东至西绵延近一公里,屋脊上有序地排列着若干组气楼,被视作型钢厂房的重要标志。设计灵感便来源于这些气楼。每当阳光照射进排列工整的气楼,富有戏剧性的室内空间便由此诞生。由于原址的工业机械设备,钢结构,和通风气楼均具备极高的保留价值,改造思路以“最大程度保留原厂房结构”为主旨。

 

 

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垂直森林”

 

垂直森林是由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先生于2006年开始设计的用于展示新形态建筑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建筑原型,这种建筑不仅关注人类,更关注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全球首个垂直森林项目——米兰垂直森林于2014年正式竣工,成为了米兰城市景观中一个新的里程碑。近年,在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合伙人胥一波博士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垂直森林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垂直森林的概念也开始备受关注。南京垂直森林、居然之家黄冈垂直森林中国本土化的落地,更是为绿色森林化、可持续城市的形态进行了诠释。

 

 

llLab.

竹林亭台楼阁

 

“竹林亭台楼阁”项目位于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园区,这里是中国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环境区之一。基于对现场景观地貌的理解,自然元素成为此次建筑概念设计的前提,尤其是竹子。新建筑借用竹子的生长习性和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形态,将其重新配置以形成新的空间。建筑包含两个竹体体系:一个是手工竹编制成的灯笼结构空间“竹灯”;另一个是“悬浮”于竹丛之间高低错落的一层140余米长的“竹网”。手工编织工艺与竹条材料的使用,竹棚结构柱的体态与竹子生长形态的呼应,甚至是访客从一个竹灯移到另一个空间的方式,这些微妙的细节提示共同激发了特定的意识感知框架,为访客观看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带来了最好的心理和文化的铺垫。

刘涵晓,德国注册建筑师,他在德国斯图加特的haascookzemmrich STUDIO2050成为一名建筑师,并于2016年与路易斯·里卡多、大卫·科雷亚和隈太一合作成立了llLab..llLab.起源于德国斯图加特,现位于上海,波尔图的设计工作室,涉及领域包含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及产品设计、技术材料研究开发等。设计主旨由实验性的方式进行,并通过概念上严格的执行推动设计的实现,创建适应于环境和用户独特解决方案。重点项目包括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商业街区空间设计,北京慕田峪长城脚下三卅,北京北沟北旮旯乡情驿站,北京瓦美术馆等。

 

 

2 当代艺术装置

 

隋建国

长沙的砂

 

艺术家将湘江橘子洲头的一粒沙,转变为3D数据并放大数百倍,再使用红色的钢结构进行重建,从而使自然界中微小的一粒沙,罩上了现代文明的外衣。这件作品的形式传递出现代设计与自然形态之间的张力和调和,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与共存。一沙一世界,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处理,沙子的原始力量被放大和呈现出来。中国文化素来有对石头的自然主义审美传统,这件作品的美感则处于虚实之间,它不是真实的石头,而是经由网格化的钢结构,转化成了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

 

 

谭英杰

折叠都市

 

 《大折叠》系列作品以工业建材铝板为材料,选取典型的城市建筑场景进行分解和重构。我们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变迁过程中,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也充斥着各种城市建筑场景的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了城市变迁的过程。艺术家将城市的变迁以重构的方式,进行了一种“空间折叠”,唤醒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重新感知和记忆的重叠,三维交错的视觉感使得作品超越了简单现实的复制,而更加整合的传达出真实的印象和感受。

 

 

王树茂

海星椅

 

环保,是当代最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之一,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这个资源匮乏的时代,旧物改造是拒绝资源浪费,支持低碳环保的一个有效方式。《海星椅》就是这样一个从身边出发,以实际行动倡议环保的创作成果。利用工厂废弃的办公椅子底座的星型结构,通过对它们串联拼接,再进行简单加工就能让它重获新生成为一把富有趣味的儿童椅。从设计到加工完成,整个流程都具有“简约”的美感。

 

 

3 新锐作品

 

年轻新锐力量板块为本次展览的特色版块,由《INTERNI设计时代》与SKD国际艺术教育合作征集年轻艺术家作品,在本次展览推出,旨在更好地发掘新锐力量,展现来自新势力的无尽的巧思和创意。SKD国际艺术教育合作由海外硕士海外导师合力创办,提供艺术留学咨询服务、作品集培训、职业规划的留学教育平台。以“Share,Keep Difference”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倡导艺术设计与各领域前沿的创新跨界结合。

 

孙箫羽

人际流变

 

艺术家的父母家中存有大量老照片,但很多与他们亲密合影的人都失去了联系,人际关系由美好转向衰败让设计师联想到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设计师经过访谈,整理了约111人断联的原因,基本分为五大原因:家庭、工作、移居、学业以及死亡。“我创建了培养皿的概念,试图传达人际关系的隐藏、变质以及断联。用亚克力箱子象征培养皿,以分割树枝表达关系被隔离的概念。整个作品分为三个区域代表了五种关系断联的原因,使用了有机朴实的材料。树枝上缠绕的线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形式由粗糙到细腻:霉菌在器皿中的生长隐喻了关系的变质。”

 

 

周理文

旧衣回收

 

设计师偶然间发现不同材质的面料会依据温度的高低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褪色,于是把校园内随机挑选的学生二手废弃衣料进行不同处理,根据面料保暖度、柔软度、弹力度三个方面细分材质,并将其运用到空间中对应的位置,更好地发挥其材质特性,同时考虑其在室内材质建造的可能性。通过将制作成型的材质重新运用到旧衣回收装置空间中,引发大家对旧衣利用的重新思考。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