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展览| 21世纪的超现实主义

正在罗马21世纪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
聚焦于“21世纪的超现实主义”,
其中表现的讽刺和荒谬折射出一种
新的集体无意识状态,
而这一状态正是由软件和
失败的聊天机器人所创造的。

“我的名字是Tay,我于2016年3月24日被微软(Miscrosoft)杀死。也有可能是23日.……”有趣却又令人不安地,扎克·布拉斯(Zach Blas)和洁米玛·维曼(Jemima Wyman)用一段视频讲述了微软公司史诗般的失败,即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Tay。Tay是一款可以在互联网上与人交谈的聊天机器人,然而它后来转化成一个具有反同性恋倾向的种族主义怪物(Tay项目因此被微软永久关闭)。该视频是展览《低等形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想象和愿景》(Low Form. Imaginaries and Visions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展出的20个大型装置之一。该展览在罗马21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举办,向公众开放至2019年2月24日。

▲ 《索要 I》(细节),派库·哈德维尔。版权所有:艺术家本人及柏林流亡者画廊(EXILE)。

展览由巴尔托罗密欧·皮埃特罗马尔奇(Bartolomeo Pietromarchi)担任策展人,主题是“21世纪的超现实主义”,探讨了艺术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这不禁让人联想起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在贝鲁特阿伊什蒂基金会(Aishti Foundation, Beirut)策划的展览《魔术脑》(The Trick Brain),当时他就提出了“数字时代的超现实主义”。在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举办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国际展览会后不满100年,指导创作的无意识不可避免地受到应用程序、社交网络、虚拟头像和创造性算法的驱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参展的16位艺术家大多都代表着“千禧一代”。

▲ 《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卢卡·特雷维萨尼(Luca Trevisani)。

整个展览将观众浸入各式电子游戏中,郑曦然(Ian Cheng)的《使者的降落》(Emissary Sunsets The Self)在反乌托邦的世界里扮演自己;陈妮·汤普森(Cheyney Thompson)的《随机绘画》(Stochastic Process Paintings)灵感来自于股票市场趋势;派库·哈德维尔(Pakui Hardware)的实验装置《索要On Demand》(On Demand I)让人想起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大镜子》。

▲ 《使者的降落》,郑曦然。版权所有:艺术家本人、皮拉·科利亚斯画廊(Pilar Corrias)、格莱斯顿画廊(Gladstone Gallery)和奥斯陆标准画廊(Standard, Oslo)。

此外,通过邀请专家和学者参与相关活动,该展览也提供了一个可以讨论人与科技之间关系的机会。Cura杂志社为该展览发行了出版物,其中包含如“新黑暗时代”理论家詹姆斯·布里德尔(James Bridle)等人的著作。

▲ 视频装置《我来此地这么学》(I’m Here To Learn So),扎克·布拉斯和洁米玛·维曼。


文字/ Lia Ferrari
翻译/钟子溦
编辑/九夏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