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INTERNI专访 | 佐藤雅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了解自己

佐藤雅彦的信念是,
所有的人都能够、也应该
探索自我的潜意识,
因为从这段体验中,
都能发现新的事物。

2018年4月,在米兰巴古塔大街上的三宅一生(Issey Miyake)旗舰店中,东京艺术大学电影及新媒体学院教授佐藤雅彦(Masahiko Sato)带来了名为 “初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了解自己”(My First Me: Know Yourself Like Never Before)的展览。展览一如既往地反映了佐藤雅彦所擅长的、通过具有实验性的作品来进行概念性、教育性和思辨性的表达。以下是INTERNI对佐藤雅彦的采访。


▲ 佐藤雅彦,东京艺术大学电影及新媒体学院教授。

 

Q=INTERNI

A=佐藤雅彦

 

Q:很难将你的工作非常明确地界定到某一类型之中。你如何定义自己?

A:我想,可以用“交流设计者”来进行定义。我很想了解独立于内容之外,思想是如何传播的。

Q:你所有作品的出发点都基于以下结论,即尽管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了解自己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这意味着什么呢?

A:我举个例子,在这间房间中,我们有4个人,但只有一个人不能够看到采访者,那就是采访者本人。我再举个例子,7岁时,我的一个亲戚送给我一个录音机,我录下了全家的声音。然而,我听出了我父母的声音、兄弟的声音,却听到了一个从未听过的声音,那是我的声音。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认识我的声音,除了我自己。

▲ 指纹池,通过扫描器,人们记录下自己的指纹,使它像小鱼一样,与池中的其他指纹会合

Q:我自知可以通过他人的目光了解自己。一面镜子也可以忠实的地反映出我的形象。

A:这正是我想要传达的讯息,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之前,我在一个展览中呈现了相似的内容——有一个木房子,参观者在其内部可以看到一面镜子,它映出了观者身后的鱼缸,那里面还有一条红色的游鱼。但当他们转过身来,就会意识到鱼缸其实是空的,他们感到非常意外。装置的本意被写在了房子外面的一块板子上——“非常棒,你意识到鱼缸里的红鱼并不存在了。但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你并没有意识到!你没有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

▲ “芭蕾转描”(Balletroscope)影像中,舞蹈的动作被转化为几何形状。

Q:你是希望将焦点从人转到事物上来,并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A:这种关系很难讲清。我们会管理自我,但我们的大脑是在我们的行为中确定各种关系的,反而这一点很难获得明确的意识。比如你眨眼睛,在这一刻,世界是黑暗的,但你意识不到,因为这只是短暂的一瞬,大脑消除了视觉中黑暗的景象,因为在这个状态中它并不重要。

▲ 佐藤雅彦为隶属于三宅一生APOC系列时尚作品而创作的影像片段。

Q:设计处理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当一个物件能够向使用者展示它所具有的功能时,它就是一件设计优良的物品。这样的关系是如何运作的?

A:对于人与物间的关系,我也很感兴趣。因为生活经历,我们能够知道一件东西是否设计优良。但是对于我自身而言,我并不关注物品本身,我关注的是它被传递出来的方式。

Q:帮助感知一件物品的元素有很多,比如形状、颜色、种类、大小……

A:不仅仅是这些。我们还会赋予它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设计的作用是提供不同的视角。我的视角是不同的,因为我是从研究感知的方式出发的。我很想了解究竟为什么在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令千万人都喜爱的事物,好比意大利菜肴、披头士的音乐等。这件事其中并没有统一的原因,或者说有很多种原因,有些原因甚至相互矛盾。

▲ 望远镜装置草图,一个反映出观者身影的望远镜,令参观者以为自己被处于高处的他人观察着。

Q:请说三宅一生旗舰店的装置吧。

A:它叫做“初我”(My First Me),由3个概念装置和1个影像设计构成。第一个,我称之为指纹的“水池”。它像一个明亮的大水池,有许多的指纹在上面游动,像小鱼一样。它配有一个扫描器,能将每个人的指纹扫录下来,使它们与池中其他指纹会合。在这众多痕迹中,没有人能够辨认出自己的指纹。但是,只需要将手指重新放到上面,就能让指纹认出主人,并向他游来。第二个设计是以一架望远镜为中心的。参观者走进房间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仿佛从另一个人的角度看到了自己。于是,他会看向高处,寻找一架摄像机,发现有人正从一架望远镜中观察着自己,这个工具也能记录下眼睛眨动的情况。第三个装置叫作“通过手指荡秋千”。通常人们会坐或是站立在秋千板上,而现在只需在上面放上一根手指,如此激活平板电脑,展示出秋千运动的影响,于是会有两种信息被传递出来,并被结合到一起,一个是视觉上的,一个则是触觉上的。第四个装置采用了影像的形式,是我专门为三宅一生APOC系列时尚作品所创作的。


文字/Cristina Morozzi

翻译/郭嘉雯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