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私人空间
最近我们看到许多承包工程,特别是办公室的工程,开始运用家具设计中的美学元素。这个趋势在大范围地流行,体现出我们对于工作场所的思维方式正在发展和变化。从前,工作意味着一种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活动,但现在工作已变得像星云一样流动,与私人生活交织在一起,社交媒体技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做任何事情。所以不难想见,工作场所的设计很难再给这种像原子一样弥漫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供具体的形态,应该采取家居设计中应对数字时代日常生活所用的美学策略。
▲ 列夫雷·阿尔瑟尔·莫利纳设计工作室为Arper 设计的Parentesit 自由组合屏风带有建筑物的几何结构,可以在拥挤的空间或团队一起工作时创造空间。图片/ Marco Covi
超大容量、精确且极简的符号、设计师用来装饰展位和展厅的柔和且令人安心的颜色等元素都能够在如今的办公室装修中见到。由列夫雷·阿尔瑟尔·莫利纳(Lievore Altherr Molina)设计工作室为Arper 设计的Parentesit 自由组合屏风的灵感来自日本传统室内设计的二元几何形状;由Note 设计工作室设计、瑞典公司ZilenZio 制作的Focus 纺织隔板则为数字时代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平和安静的泡沫形状的安身之处,它的设计师说:“(灵感)来自于我们这些设计师和流浪者不得不在酒店或咖啡馆里工作的经历,我们经常有种感觉,人们需要借助一些东西来构建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正说出了关键所在:个人生活和工作、公共和私人时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字时代的流浪者需要一种温和且到处可见的公共设施,不管他们在哪儿,不管他们在做什么,那里总有稳定的Wi-Fi 信号,总是飘着咖啡的香气。
▲ Note 设计工作室为瑞典公司ZilenZio 设计的Focus 纺织隔板让公共空间内出现流动的个人空间成为可能。
新的承包工程所构建的正是这样一种现实,比如阿兰·希勒斯(Alain Gilles)为BuzziSpace 设计的BuzziBlind 屏风,既可以吸收噪音,又可以营造轻快而又有节奏感的氛围,能够延展但又不过于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既适用于工作时间,也可以理想地适应数字时代流浪者模式下的私人生活。我们不再仅仅在一个地方工作,就像我们不再仅仅待在家里。我们正在见证划时代的变化:安德烈·布兰兹(Andrea Branzi)在《温暖的家》(La Casa Calda)一书中所描写的“移动的大都市”的条件符合商品在社会里的流动,并且进入一个新的缥缈的维度。在那里,社交与职业功能全都顺着网络的路径分发出去,每个人在互联网的汪洋中奋力前行,并时刻和他人保持联系。
▲ 阿兰·希勒斯为BuzziSpace 设计的BuzziBlind 隔音屏风,给空间提供一种模块化的节奏,管理不同需求产生的不同程度的隐私。
承包商发现自己处于这场变革的中心,注定要扮演新设计语言开发者的深刻角色,以便抓住新工作环境的需求(特别是在数字服务行业),同时把握住可供演绎的“敏锐”的家庭生活设计方式,它不一定和家居紧密关联,但却可以不断地从生活场所借鉴到工作场所,从住宅借鉴到互联网咖啡馆,从办公室借鉴到酒店酒吧间或机场。尤里·布德和伊万·卡斯纳(Uli Budde &Ivan Kasner)为De Vorm 设计的AK 2 吊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个羊毛材质的灯高高地吊在空中,象征着空气般悬浮在空中的人际关系。
▲ 尤里·布德和伊万·卡斯纳为De Vorm 设计的AK 2 吊灯,用回收塑料瓶中提取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可以降低噪音,创建安静的个人空间。图片/ De Vorm
类似的作品还有西班牙穆卡设计实验室(Muka DesignLab)设计的叶子形状的Eva 屏风,在米兰的国际青年明日之星沙龙展(Salone Satellite)上展出过。若泽·莱维(José Lévy)为Daiken 设计了“移动的榻榻米”(Moving Tatamis)系列家具,灵感来自于传统日本家具,别出心裁地将榻榻米应用到其他家具中,其形状的优雅特别符合上面提到的承包工程案例。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更多的显现出了某些趋势。
▲ 西班牙穆卡设计实验室设计的可自由组合的叶子形状的Eva 屏风看起来就像一个“天然”的wi-Fi 天线。
▲ 法国设计师若泽·莱维为Daiken 设计了“移动的榻榻米”系列家具符号,设计师尝试使用日本传统的榻榻米坐垫作为家具的补充部分。
与私人生活和工作的区别一样,设计领域不同类别之间的美学界线也日渐模糊,不管是承包工程还是家居装修,产品设计还是视觉设计,都采用了相同的柔和色彩、精准射线系统和简洁外形线条,用这些元素将无所不在的连接物质化。
文字 / Stefano Caggiano
翻译 / 任仲希
编辑 / 孙诗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