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在富阳文村,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 业余建筑工作室王澍。
位于浙江省中部的富春江,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个行政区,南北朝吴均的骈俪文《与朱元思书》这样描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元代黄公望的一尺《富春山居图》,更是画出了富春江两岸的诗意生活。
▲ 文村依山傍水,保留了传统的形态,绿水青山、老宅古桥交相辉映。
▲ 景色优美的文村。
除了天下独绝的山水,富春江两岸还有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集镇,吸引了众多设计师、艺术家来此试验。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和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在富阳市洞桥镇文村打造出了14 幢民居。在保持悠久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关注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王澍在文村的规划设计或许可以给我们新的思考。
▲ 文村总平面图。
保持和传统的关系
文村改造是王澍主持设计的第一片农居群落。从2012年开始,他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呈现出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2016年年初,一期工程竣工,原本15户宅基地上,最后建造起14栋、可安置下24户人家的房子。
▲ 文村改造后的新居。
2012年,杭州附近的富阳市邀请王澍设计城市的历史博物馆、美术馆和档案馆。展馆基地背山面江,坐北朝南,按中国的传统,是非常好的选址。但那也是一片无历史的空地。在决定接受这个邀请前,王澍先指导学生在富阳全境进行了建筑历史调查。在过去20年间,这里约有300个村落,然而还保留着传统上那种自然状态的不到20个,其余的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个地区1000年来积累的建筑智慧正在迅速消失。
▲ 文村改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撞击和融合。
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后,大家都关心这位中国第一位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的建筑师接下来要做什么,王澍说“未来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乡村”。他认为乡村改造可以是一种“隐形城市化”。中国乡土实际上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可以叫作“乡托邦”或者“村托邦”。
▲ 文村改造中,古民居完好地保存下来,又混合以有文脉传承的新创造。
▲ 文村保留了一些古代民居,许多传统手工艺都体现在这些建筑上。
乡村的传统“自然建造”,包括自然材料、并存的传统手工以及自然的生活方式。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衔接,这不仅是中国建筑师的难题,也是全世界建筑师的难题。欧洲建筑师往往是把老房子保护好,旁边建一个新建筑,新的和老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在王澍的建筑实践里,他们看到了有意思的答案,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撞击和融合。
▲ 文村古代民居的建筑细节。
王澍在答应为富阳设计博物馆群之前,提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同时让他选择一个村落为农民设计新住宅。“我想看看新的房子是否能够保持和传统的关系,看看造了新房子是否能保留旧房子,看看新房子中能否保持传统处理自然材料的手艺与智慧, 看看新的建筑是否能够保持传统村落的多样性,能否保持那种真实生活的感觉,而不只是为了游客。”王澍说。
▲ 文村新农居改造手绘图。
民族审美和创新表达
位于山区和平原过渡地带的文村,有40 多幢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它们沿溪而建,采用当地常见的杭灰石建造,每块石砖保留着不同的纹理,看起来很随意,却又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
▲ 新民居有8种差异性的类型,每种类型因为位置、邻里、材料等因素又有若干变体。
在文村的尝试中,王澍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剁斧石的外立面设计,使新村和老村有机融合。例如,有几栋新农居外墙抹泥用的就是本村的黄黏土,工艺也是当地老祖宗的夯土技术。所以看起来,就像从老村的肌理中自然错落地生长出24户新农居。
▲ 新民居以灰、黄、白三色为基调。
▲ 建筑外立面设计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剁斧石等呈现,使新村和老村能够有机融合。
王澍和他的团队坚持使用传统的院落建筑类型, 通过小的变化,发展出8 种差异性的类型,每种类型因为位置、邻里、材料等因素又有若干变体,从而达到了丰富的多样性。对材料与建造方法也采用类此的思路。我们在文村所使用的村落实验和建筑语言,被同样使用在富阳城里的博物馆群中,两者共用一套材料实验样板。
▲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既需要民族的审美,也需要时代的创新和表达。
这批新建的民居,在每户人家120 平方米的基础上,放进了天井、可打造土灶的厨房、储放农具的空间,在二楼顶上还留下了晾晒谷物的空间,用竹篾条做顶以保持干燥通风。空间布局和视觉上,几乎每户都是敞开式的,所有隔断都用木幕墙来完成, 进门就能看到存放农具的储藏空间,这些新农居反而与传统民居更为接近。
▲ 每户人家120 平方米的基础上,放进了天井、可打造土灶的厨房、储放农具的空间。
一开始要建这样的新农居,不少村民其实都是不理解的,也并不认同,他们当时就想着要住“别墅”,要更大的空间。随着一些民宿和相关的产业发展起来,当初没选的老百姓现在都后悔了。更重要的是,年轻人也开始回来了。村民入住后,王澍每次回文村,都会观察他们在新民居里的生活,仔细琢磨需要改进的地方。
▲ 新民居的内部空间。
王澍认为,对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我们既需要民族的审美,也需要时代的创新和表达,二者是不冲突的。富阳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推进中,能把这么多连片的古民居完好地保存下来,又混合以有文脉传承的新创造,将为浙江地域建筑文化特征的重塑带来不可估量的研究示范价值,也为保持地域乡愁的新型城市化探索了新路。
▲ 傍晚的文村外景 。
“通过在乡村与城市之间重新建立的这种关系,我们希望当地的人们能够恢复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信,并在新的建筑实验中看到未来的可能性。”王澍说。
文字/葡月
图片/业余建筑工作室
摄影/曾翰
编辑/徐豪
美编/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