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保兰: 穿越时代的“局外人”
《2001太空漫游》前卫红椅子的原型魅惑如性感尤物的“舌头”椅含苞而立的优雅“郁金香”椅看似随意为之的轻柔“缎带”椅……皮埃尔·保兰也许是最不拘泥于椅子本身的设计师,他说:“我具有将图片转化为三维图像的神奇能力,在我眼中,一切形状都与雕塑及建筑无异。”
从未被时代所设定的流行风格束缚,已故法国设计师皮埃尔·保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这股从时装界掀起的复兴热潮正鼓励人们对当下单调的审美趣味进行反思。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经典佳作《2001太空漫游》上映,这一年成为现代科幻电影最重要的节点。电影除了天马行空的宇宙探索以及对人机关系的哲学探讨之外,在视觉和美工部分获得的热烈反响对于设计领域来说同样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影片开始,当弗洛伊德博士步入未来感十足的象牙色长形走廊时,一款玫红色靠背椅的形象便在观众的脑中挥之不去,它看上去前卫且舒适。这款名叫“神灵”的矮脚靠背椅因影片的热映而被人熟知,它的设计者奥利维耶·穆尔格直言自己正是从同样来自法国的皮埃尔·保兰那里获取了灵感。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60年代初,追求形式异化及大众娱乐化的波普之风越发活跃,它以新奇的造型和艳俗的色彩将后包豪斯时期的刻板乏味一扫而空。皮埃尔·保兰因在1960年设计出一款名为“蘑菇”且搭配脚凳的内陷靠背椅而声名大噪,他曾讲到:“一把椅子除基本功能外,还应是亲切的、有趣的、 多彩的”。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魅惑如性感尤物的“舌头”椅、含苞而立的优雅“郁金香”椅和看似随意为之的轻柔“缎带”椅。
这些像水果软糖般让人感到愉快轻松的家具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Artifort制造。当保兰最初向 Artifort展示“舌头”的模型时,老板哈里·瓦格曼斯认为它很难得到市场认可,而将其留在家中并未投放生产。直到1968年,哈里的儿子邀请朋友聚会,来自欧洲各国的年轻人纷纷表示出对“舌头”的喜爱时,才使得这位家具大亨真切体会到保兰的用意所在——“我尽力去展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生活在低处,渴望躺在地上”,保兰说道。
柔滑的曲线,极具张力的简单造型,这些从保兰设计中提炼出的常见元素向我们展现出一种抽象雕塑的美感。他曾在采访中吐露:“我具有将图片转化为三维图像的神奇能力,在我眼中,一切形状都与雕塑及建筑无异。”
50年代初,当保兰与德国索耐特合作期间,他便开始试验将加工泳衣的弹性材质覆盖在传统座椅的木结构之外;直至加入Artifort后,他接触到了意大利生产的泡沫和橡胶,结合新型的轻质结构,在表面包裹弹性织物,最终一只松软可爱的“蘑菇”得以问世。在此之前,早已司空见惯的以单一功能为核心的硬朗直线因过于保守而让人感到疲乏,“蘑菇”的出现则让现代设计重新焕发了生机。
任何设计似乎都难以从所处的时代特性中剥离出来,人们很容易把皮埃尔·保兰作品中的鲜艳、舒适及平民化与波普风潮的造物观念联系起来,而保兰本人却根本无意为时代弄潮。较同一时期的罗伊·利希滕斯坦的波点连载漫画,亦或安迪·沃霍尔无尽重复的丝网印刷品,保兰在浪漫愉悦和舒适实用之间找到了平衡,这使得他的设计在今天看来仍然大胆前卫,同时他的谦逊诚恳以及对于形状与坐卧方式之间关系的思辨革新让他与制造流行、取悦大众等观念彻底区隔开来。
历经半个世纪的更迭,影响现代设计的各种主义和运动被一一载入历史,而保兰的丰富多变、情感传达却从未显得不合时宜。着眼极简主义被过度追捧的当下,皮埃尔·保兰的回归似乎在有意提醒我们:在未经严格推敲的简易造型外覆着单调的黑白灰等低明度色系,绝非是“少”的全部要义。
2009 年,皮埃尔·保兰在法国南部的塞文山公寓辞世,此前仍在进行设计工作,而直至今日仍有大量保兰的作品未与世人谋面。继写意空间(Ligne Roset)新近推出保兰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深受北欧风格影响所设计的木质家具后,今年蓬皮杜中心也将举办皮埃尔·保兰回顾展,除了被人熟知的作品外,包括草图及样品在内的从未问世的诸多作品将一同被展出,到时这位时代的“局外人”必将再次刷新大众的眼球,并让人们重新审视,在朴素和单一之外,关于“简约”是否仍存在不可预知且尚待探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