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刘孜:为设计寻觅情感的出口

刘孜的设计不是别人给予的,也不是由别人来界定的,而是由她的生活所给出的答案。设计对她而言最大的成功是其内心的成长,以及能够平衡与所有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她最大的成功就是心态的转变,并学会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演员、主持人、公益大使、跨界设计师、策展人,刘孜的身上有太多的标签可以让我去定义。但我更愿意去探究刘孜作为女人对于美的认知与态度。屏幕前的她美丽动人;荧幕之外,她更关注生活品调与生活质量,“身边演艺圈的好友要是谁家想装修,都会与我联系,让我给出谋划策。”从这一点来看,对于设计之美,想必刘孜有着她自己的独到见解。

LZ-0

      当我问及是什么让她对设计如此感兴趣的,她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一个家庭氛围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父亲对生活的热爱给刘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喜欢做饭、画油画,精于做根雕,就连家里请客吃饭,父亲都会亲自雕刻一些萝卜花来装点餐具。父亲的做法让刘孜想要与大自然走得更近一些。她认为,当心灵不再被束缚的时候,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去追求和表达快乐,就可以更好地感知与审视身边的一切美好。

LZ-1

      最初与设计品的邂逅要追溯到刘孜大学毕业的那段时间。那时她曾当过背包客,常常去国外旅行。每当她在外面看到一些功能和美观兼具的设计类产品时,只要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她总会把它们带回国。走过那么多国家,渐渐地,她开始对不太一样的建筑产生了兴趣,甚至冒出了在现在看来都会让人觉得略显棘手的想法:开设一家以贩售设计产品为主的买手店。“买手”,在如今的国内看来,虽说是时尚潮流的前沿职业,但在 2003 年的非典时期,还是一个颇为大胆的构想。

LZ-2

       最美美不过想象。当你把美好的东西放在脑子里是会激发行动力的。2008 年,当一切条件略显成熟的时候,刘孜便将Kartell引入国内,在北京落户了其实体店面。她想把国外的好东西带回来与国内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没有过多的思考,带着这样的想法,凭借一段视频,只身前往了意大利,去会见Kartell的品牌继承人。

      “我不太懂商业谈判,我只是把自己之前拍的一个纪录片放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我很想去做这个事情。”

      “纪录片的内容是什么,是你从业生涯的记录还是别的?”“不是,里面没有我从业生涯的记录,主要是我对北京家居市场的分析,和我对这个品牌的热爱,还有就是我觉得应该把店开在哪里。我自己同时做了配乐,甚至还配了旁白和中英文的字幕。”

      “那他们对这个视频的反响怎样?”

      “他们之前并没有见过像我这样的想做代理的人,觉得挺奇怪的。可能当时在他们的眼里,我是一个很奇怪却又很可爱的、想要拿到代理权的人。但对我来说,我当时并没有想它今后的营利模式,只觉得终于见到了他们,所以就好像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可以接受。”

      有时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要找一个出口来宣泄。身边的朋友认为刘孜跨界做Kartell的跨度有些大,但她却不以为然。2008 年 至 2009 年,她开始代理Kartell,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当时在那个领域里,她没有任何的经验可谈,从选址、招聘,再到进出口,这一切对刘孜来说都 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把品牌带回国以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推广和传播,除了投广告,她还选择了其他的宣传方式,策展便是其中的一项。       出于热爱,刘孜希望每次的策展都用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展示产品的设计感,而非简单地将产品无休止地罗列。她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名为“秘密花园”的展览,当时,国内还没出现过那种形式的陈列。她在室内空间做了一个都市绿洲,草坪、绿植和陶瓷以最自然的状态组合成了一个花园。虽然包豪斯对刘孜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但她却认为,现代人除了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以外,更多地还是希望这些产品能和使用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

LZ-3

      在她看来,不同的风格并不是在产品制作时就形成的,而是制作出来后需要大众对其下一个定义。“秘密花园”是她为自己设计的,也是对与她有着同样困扰的人群的一次救赎。刘孜想要让参观者通过这个展览思考自己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换个角度审视日常生活接触到的陶瓷品。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