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识”艺术大展在海南陵水旦美术馆启幕,开启跨文明精神对话

当人工智能不断重塑人类认知,当虚拟与现实边界日益模糊,我们是否还记得自己作为“精神性存在”的本质?11月15日下午,一场旨在促进跨文明对话的国际当代艺术展在陵水旦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以“跨文明的精神共鸣与艺术表达”为主题,通过艺术桥梁深入探索亚欧文明在秩序、自然与人文维度的共通点,传递人类对美与精神的共同追求,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浓郁的人文气息。
开幕式上
与会嘉宾与艺术家先后致辞
从“东亚艺术的当代神识”
“雕塑语言中的哲学表达”
“设计中的跨文明对话”等多元视角
分享对文明互鉴与精神共鸣的思考

陵水黎族自治县副县长任恒伟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将以旦美术馆为支点,撬动“艺术陵水”建设,打造区域文化新高地。

天地在线有关负责人信意安从“企业助力文化传播”的角度,分享旦美术馆推动艺术走向大众的初心与实践。

艺术家尹在甲以“东亚艺术的当代神识”为主题,探讨禅意美学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雕塑家隋建国阐释作品中蕴含的东方哲学。

艺术家姜涛讲述本土文化在创作中的当代转化。

展览出品人陈祥斌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数字科技如何与艺术共舞,用艺术赋能城市更新。

策展人阎玉婷以“不是独奏,而是合唱”的生动比喻,点明本次展览作为跨文明艺术对话的深刻内涵。

意大利设计师Cleto Munari以“设计中的跨文明对话”为核心,分享如何用“光影”,编织不同文明的经纬。
随后
与会嘉宾共同为展览剪彩
标志着旦美术馆正式启幕
现场还特别呈现了
艺术家姜涛与Cleto Munari的
联合创作作品
以生动的艺术实践
诠释文明对话的生动实践



“世界神识”(ANIMA MUNDI),这个源自古典哲学的深邃概念,将宇宙视作有灵的整体。而今,在数字文明席卷的浪潮中,我们与这种宇宙精神的联结日渐稀薄。本次展览以艺术为舟,渡越时空,在道家“道法自然”的澄明、儒家“天地之心”的庄严与科技时代的迷思之间,构建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本次展览涵盖雕塑、装置、影像、数字艺术等多元媒介,更巧妙融入海洋文化意象。海洋文化中的包容性,与“万物有灵”的展览主题形成深层呼应,也为展览注入深厚的在地基因。
影像与装置作品直面“景观社会”的现实困境。在媒体符号构筑的迷宫中,艺术成为穿透表象的明镜,照见被遗忘的真实。这些作品并非简单地批判数字时代,而是试图在虚幻的景观中寻找真实的碎片,在符号的狂欢中守护人性的本真。它们提示我们:在滤镜修饰的自我背后,那个不完美的、真实的自己,或许才是我们最该珍视的存在。

青春粉丝俱乐部 艺术家⾦⽒彻平
数字艺术单元呈现“数字混生”时代的精神图景。当人工智能获得创造之力,当虚拟与真实的边界消融,艺术以其特有的敏感,捕捉着时代转型的细微震颤。这些作品既是技术的诗学,也是对人类境遇的深切关怀。

《波普星 – 枢纽 / Pop Star – Nexus》艺术家李豪
文字系列作品展开了文明演进的长卷。甲骨文的庄重刻痕、简帛墨迹的流畅笔触、草书的自由精神,在当代艺术的转译下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作品不仅是视觉的诗篇,更是文明基因的现代表达。

《乱书-苏轼⽔调》 作者王冬龄
隋建国的雕塑作品以独特的材质语言,重新诠释女娲抟土造人的创世神话。这些作品不再塑造具体的神像,而是通过材质的质感与形态的张力,传递出生命被赋予形体的那个永恒瞬间。陶土的温润、金属的冷峻、石材的朴拙,在艺术家的手中化作精神的容器,承载着对生命本源的沉思。

《手迹#1》雕塑家隋建国

《万里无云》 作者景柯文
展览不仅限于静态展示,更设置材质互动区,邀请观众亲身参与。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大家可体验捏陶塑的过程,于泥土的呼吸与手的塑造之间,直观感受“万物有灵”的策展理念。

观众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体验捏陶塑过程,从指尖触碰中体会“万物有灵”的策展理念。
📅 展期
2025年11月15日 – 2026年2月15日
📍地点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望海大道1号
快来打卡吧!
在旦美术馆的跨文明艺术之旅中
找寻属于你的精神共鸣!
来源:陵水融媒体中心、海南陵水旦美术馆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