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文化创新 | 第一届中国深海创新设计展:作品征集正式开启!和艺术一起进入深海

海报设计:马仕睿

 

进入深海

第一届中国深海创新设计展暨征集评选

当艺术“进入”深海,

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

 

“海底太美了,深潜的时候如同爱丽丝梦游仙境,我看到的正是我苦苦寻觅的。” 

 

汪品先院士在下潜之前的拍照,图片来源:哔哩哔哩公众号

 

汪品先院士是我国科学界年龄最大的“深潜勇士”。2018年,时年82岁的他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9天内连续三次下潜至南海1400米深海底,获得多项重要新发现。

 

“深海勇士号”在海底拍摄的景象,图片来源:哔哩哔哩公众号

 

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汪品先院士入驻了B站,目前已在网络上向超过百万的年轻人介绍了中国在深海领域赢得国际同行尊敬的研究成果。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到中国深海这一“低调”且“神秘”的领域——

 

以“奋斗者”号为代表的系列深海装备集群,形成了全海深探测和作业能力,基本实现全海深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沧海号”、“凌云号”号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洋底高清视频直播;

“海斗一号”填补了我国全海深自治遥控潜水器空白;

“海燕-X”刷新了水下滑翔机世界深度纪录……

 

正在下水的深海勇士号,图片来源:哔哩哔哩公众号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等深海相关专业机构作为指导单位,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共同向全社会发起第一届中国深海创新设计展,2021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作品征集。

 

随着中国对于深海探索和科考能力的大幅提升,使得人类对深海各个层面的研究、深海新概念设备的创新发展、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寻都有了新的可能。

 

本届创新设计评选以“进入深海”为主题,旨在发掘并支持海洋公益设计、水下设备创新设计、深海科普文创等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及作品。我们也希望让科学与艺术碰撞的火花,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来关注中国深海这一充满魅力的领域。

 

 

组织架构

 

指导机构: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

 

主办: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承办:

深海狮子鱼®

 

协办:

崖州湾科技城文化客厅

 

合作机构:

中国大洋协会、南海科技传播中心、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一善书店

 

合作媒体:

CGTN(央视国际)、果壳、

爱范儿、Global Design、

工业设计俱乐部、Interni设计时代、

NYT for Kids China 栩栩多多、UnidesignLab、

网易艺术、艺术中国、在艺App

 

学术支持(A-Z)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系。

 

 

时间计划

 

征集时间:2021年12月26日至2022年3月26日

结果公布:2022年月4月30日

 

 

专业评审

 

设专业评审委员会(30人)

终审评委(11人)

 

深海科技终审评委(A-Z)

盖广生

原中国海洋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福州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兼职教授

 

姜晓虹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李景光

原国家海洋局国际司司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向长生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发展处处长,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副主任

 

叶聪

中船集团七〇二所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

 

人文艺术终审评委(A-Z)

陈冬亮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长

 

韩松

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席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马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与研究中心智库专家

 

邱志杰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苏丹

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投稿方向

 

海洋公益设计方向

在海洋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深海文化人才支持等公益领域进行的创新艺术表达、项目设计或产品设计。

 

水下装备创新方向    

在水下交通工具、穿戴设备、研究型设备等工业设计领域进行的创新艺术表达、项目设计或产品设计。

 

深海科普文创方向    

在海洋科学宣传、深海文创设计、海洋文化倡导等文创领域进行的创新艺术表达、项目设计或产品设计。

 

深海文化传播方向

基于深海科考成果、深海工程、深渊环境、深海生物、未来深海等领域的视觉表现,以艺术手段助力深海文化传播,不限于传统媒介,鼓励创新型跨媒介表达。

 

 

评选设定

 

海洋公益设计方向

终选10名入围,设1名最佳作品,2名优秀作品。

 

水下装备创新方向

终选10名入围,设1名最佳作品,2名优秀作品。

 

深海科普文创方向    

终选10名入围,设1名最佳作品,2名优秀作品。

 

深海文化传播方向

终选10名入围,设1名最佳作品,2名优秀作品。

 

特别贡献    

对深海科技与文化融合具有深远影响和贡献的评委会推荐作品。

 

 

评选标准

 

01  人文公益、善意关怀的正确价值观;

02  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03  具有严谨的科学标准和完整的阐述能力。

 

 

福利&荣誉

 

01 资金扶持

最佳作品获得者(每个方向1件)将获得RMB 10,000元;

优秀作品获得者(每个方向2件)将获得RMB 2,000元。

 

02 线下活动

荣誉获得者将有机会受邀前往三亚参观“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等深海科考装备与母船,并有机会参加海洋科考活动。

 

03 荣誉证明

最佳作品、优秀作品及入围作品将获得荣誉证书。

 

04 跨界合作

组委会将支持促进参选作品与合作机构、领军品牌的跨界合作,包括政府推广、公益合作、版权授权、投资合作、学术研究等。

 

05 媒体推广

荣誉获得者不仅将获得合作媒体网络的全渠道推广,还将有机会获得专业人文设计媒体的专题报道。

 

 

投稿要求

 

01  范围

已完成创作的作品成品、样品、或还未制作出来的设计图、规划方案皆可参赛(评审环节中,作品实用性也将是考量因素)。

应征者需在报名表中确认作品方案的完整原创性、无版权纠纷。

 

02  格式

– 请在官方渠道链接中完整填写申请表格

– 平面视觉作品请附文字阐述意图;跨媒介项目或产品设计请附图文资料诠释创作思路或设计过程。请排版后存成PDF文件并不超过20页

–  图片:JPEG格式、300 DPI以上、不超过5张图片

–  视频(如有):MP4格式,长度在5分钟以内

*  提交的投稿文件请统一打包成1个文件夹,压缩文件总大小请控制在30M以内

 

03  联系方式

有问题请邮件联系主办方:info@bcaf.org.cn  或给微信公众号“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留言

 

04  公布渠道

– 组委会的书面及电话通知
– 合作机构及媒体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

 

 

报名通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投稿

 

 

征集条款条件

 

关于作品原创性

参加者承诺所提交的作品是由其独立/共同创作/委托创作完成,不存在违规、侵权、违背公序良俗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形。

参加者承诺对所提交的作品拥有相关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或为所有权的权利人。如参加者不是所提交作品的合法权利人,则必须在报名前与权利所有人达成投稿参与的相关协议或共识,并提交权利转让或许可的协议,同时将相关证明发送至官方邮箱。

如违反上述条件,主办单位有权取消该作品的资格,并撤回其相应的荣誉。主办单位对于任何因违反上述条件而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的诉讼、索赔、损失、破坏、成本及费用不承担任何责任,由此给主办单位及相关机构造成损失的,应由参加者自行赔偿。

 

关于主体争议

参评的作品必须由其所有权人,或设计/创作该作品的个人、团队、企业,或委托设计/创作该作品的客户报名参与。同一件作品只能由一个主体申报,若同一件作品出现多主体申报的情况,则相关主体需自行协商后确认申报主体及荣誉分配等相关事项的协商方案,否则将视为无效作品。

 

关于上传信息处理

参加者所递交的个人资料仅用于征集评审工作,主办单位将确保参加者的个人资料不外泄或作商业用途。

参加者认可主办单位将其作品用于征集相关的宣传、展览以及其他非商业性质的合理活动。未经主办单位和参加者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将参评的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再创作、生产、销售、宣传、出版、展览及其他形式的推广或宣传等,主办单位和参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于征集评审结果

评审团由全球行业代表的专家学者组成,将凭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评作品进行专业的评选。评审团对评审结果享有最终决定权,本次征集将不受理有关评审结果的上诉。

 

 

关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中国唯一专注于当代人文艺术发展的公募性基金会和文化智库

www.bcaf.org.cn

 

BCAF以“发现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为使命,在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和智库研究三大领域展开类型广泛而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创新中国为主线的人文公民社会。

 

BCAF致力于支持具有全球视野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将中国当代文化推介至国际舞台,支持中国新一代的国际文化合作与交流。BCAF已与十数个国家的国际性平台紧密合作,其中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戛纳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协会、亚洲文化协会、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时装周等。BCAF策划组织了多项高规格政府项目,例如中欧/中美/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德文化年、中德青年创新年、“中法文化高峰论坛”、“中国与欧盟在文化遗产、文化与创意产业和当代艺术领域相关方的合作调研报告”、“中欧人文智库峰会”、“中印文化连线”、“中日文化连线”、“亚洲文化节”等等。

 

2015年5月至11月,BCAF策划及组织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国家馆,得到了国际媒体和艺术界的广泛好评。2017年至2020年,BCAF在美国各地成功举办了三届“创新中国文化节”:作为中美政府最高级别交流框架的“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官方项目之一,文化节探索了中国民间文化外交的新形式。2017年,BCAF中国艺术电影基金支持的电影荣获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第7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同年,BCAF支持独立电影导演王兵参加卡塞尔文献展。

 

2020年,“BCAF国际大师合作系列”携手国际机构、专业平台、媒体伙伴进一步支持具有先锋活力的大师项目:坂本龙一、文德斯、大卫林奇、李沧东等全球电影、音乐大师的最新原创项目。

 

机构合作接洽:胡斐 hufei@bcaf.org.cn、宣淳祎 xuanchunyi@bcaf.org.cn

媒体合作接洽:徐沛 xupei@bcaf.org.cn

 

感谢支持BCAF!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期待大家的参与,共同支持我们有活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公益项目。我们深信人文的美与力量。推动中国的多元公民社会发展始终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作为中国唯一致力于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国际交流、智库研究出版的公募性艺术基金会,我们热忱地去发现并支持最能代表中国当下具有突破创新精神的机构与项目、最具个人原创性艺术家的鲜明故事与智慧思考,并将我们在中国的工作精华推介到更为开阔的世界舞台与专业合作中。

 

捐赠方式如下:

银行转账汇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万国城支行  

账号名称: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银行账号:0200209119020121596

 

请在转账附言栏内注明您所捐款的项目、您自己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以便我们在收到汇款后给您邮寄捐赠证书和捐赠收据。对BCAF进行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均享有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资格,详情请联系: 宣淳祎,xuanchunyi@bcaf.org.cn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