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德国默片中的建筑

在柏林太古班基金会建筑艺术博物馆,
一场建筑图纸展览揭示了
魏玛共和国时期
德国无声电影中建筑视觉的重要性。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对其政治和文化的复兴产生了强烈的需求。随着20世纪前卫艺术的发展和跨学科的包豪斯学校的开创(今年是包豪斯百年纪念),一项普遍的实验在整个艺术界传播开来。对于意大利的“宇宙重建”(Re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e)未来主义来说,在欧洲存在着达达主义运动和表现主义倾向,这些趋势对视觉艺术、文学、音乐、戏剧乃至电影艺术都影响深远。

▲ 埃里克·凯特尔赫特(1893-1979年),从巴别塔顶部看城市。埃里克·凯特尔赫特档案(Eric Kettelhut Archiv)。

电影,这一沉默的艺术门类直到1936年才开始拥有声音的表达。随着电影制作公司的数量增长和迅速发展,魏玛共和国成为这一特殊艺术的中心,其电影院数量也呈指数上升,在1933年达到了全国共有5000间影院的水平。在这一时期的电影制作中,建筑师们不仅在布景和城市环境的设计上获得了重要地位,而且在电影拍摄理念、视角利用、空间照明上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 赫尔曼·沃姆(1889-1976年),屋顶。赫尔曼·沃姆档案(Hermann Warm Archiv)。

在1927年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经典电影作品《大都会》中,奥托·亨特(Otto Hunte)和埃里克·凯特尔赫特(Erich Kettelhut)创造了影片中的视觉建筑。还有赫尔曼·沃姆(Hermann Warm)以及罗伯特·赫尔思(Robert Herlth),他们都是视觉建筑领域的代表人物。这些视觉建筑通常被绘制成电影背景,或是被制作成大型模型以供拍摄。正如亨利·兰格洛伊斯(Henri Langlois)所写的那样:“布景的形而上学是德国电影的一个谜。在影片中,构图就是一切,建筑师用他们的魔法创造出影片中的世界。”

▲ 弗朗兹·施罗德(Franz Schroeder,1897-1968年),工业景观。弗朗兹·施罗德档案(Franz Schroeder Archiv)。

由纳德亚达·巴特斯(Nadejda Bartels)策划的电影建筑设计展览,在柏林太古班基金会建筑艺术博物馆(Tchoban Foundation Museum for Architectural Drawing)举行,其中展出的图纸讲述了魏玛共和国默片时期,在电影布景设计中所采用的未来主义和实验性建筑的重要经验。展览持续至9月29日。


文字/Matteo Vercelloni
翻译/钟子溦
图片/德国电影电视博物馆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