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设计人类学

米歇尔·德·卢基携手日本眼镜品牌睛姿
设计首个眼镜系列,重申了设计师以
“物体与人之间关系”为核心的设计观。

▲ 米歇尔·德·卢基绘制的设计草图。“我们是我们自己的设计师”是他的名言,他以人类学的视角诠释了他的眼镜设计哲学。在他看来,人们可以借助眼镜这一配饰定义自我形象。

无论是在建筑还是产品设计领域,米歇尔·德·卢基(Michele De Lucchi)始终在一个精确的人类学的维度上来设想和开发项目,研究人类的进化、行为及想象力等因素。这种理念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设计师参与激进建筑运动(Radical Architecture)的那段时间。那时,对空间的设计意味着设计一种体验它的方式。如今,设计师已经演绎到创建“地球站”的阶段,他设想:在未来,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从官僚主义的刺激中被解放出来,“地球站”则成为一个供人类交换想法和产生新知的地方。

当米歇尔·德·卢基首次涉足眼镜领域时,他的设计理念便来源于对于物品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现在看来,这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身为建筑师和设计师,德·卢基说:“眼镜不仅仅是一个工业产品,也是一个可以与佩戴者的五官自然融合的人类学产品。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表情,彰显、传递出每个人的性格和特质。可以说,人们在挑选眼镜时,是在透过眼镜设计自己,呈现出想要带给他人的形象。”

▲ 团队研究确定了最终面世的4种睛姿眼镜的样式。这些眼镜的名字是以那些积极参与德·卢基工作室(De Lucchi Studio)项目的人的名字命名的:Michele(米歇尔)、Monica(莫妮卡)、Davide(大卫)和 Federica(费德里卡)。米歇尔·德·卢基佩戴的Davide眼镜和其他所有类型的眼镜一样,由醋酸酯制成,有4种不同颜色。

睛姿(Jins)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年轻公司。由于推出的眼镜产品设计简洁而现代,性价比极佳,它迅速占领了日本和美国西海岸的眼镜市场。受睛姿之邀,设计师决定涉足眼镜领域。米歇尔·德·卢基和贾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以及康士坦丁·葛切奇(Konstantin Grcic)共同参与了睛姿的设计项目。通过这个项目,设计师们想使睛姿成为眼镜界的无印良品(Muji)。他们的目标不是让设计师的名字成为卖点,而是开发出属于这个品牌的设计方法。实际上,多亏了工艺流程的工业化以及对于眼镜材料的精挑细选,人们可以负担得起睛姿所有样式眼镜的价格——对于德·卢基来说,眼镜材料就是碾碎的、有曲线的醋酸酯薄片。当然,这也是对设计师工作的唯一限制,在此之外,他可以完全自由地开展工作。

以“每个人都会设计自己”为前提,德·卢基选择首先去分析调查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甘地(Gandhi)以及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等名人的眼镜。最终,他确定了4种眼镜类型:波士顿框、猫眼框、圆框以多边形框。德·卢基解释道:“每一种新样式的构想都是从这些经典设计出发,再以当代的方式重新诠释。镜片有所转动,厚度各式各样,轮廓也有轻微的易形。在深入调查研究人体的五官特征、面部表情以及眼镜的历史之后,我们得以尝试去定义最好的镜片和镜框。”

▲ 设计师和睛姿员工在一起工作。睛姿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的年轻的日本公司。

从最初设计的约100个眼镜镜片轮廓到确立8个木质样式,然后又将这些减少到仅4个样式,德·卢基花费了近三年的时间。一如往常,手动打造样品的阶段十分重要,在这个阶段可以研究和定义最微末的细节——厚度、线条、连接等等。对于这样一个简单却复杂的物件来说,这些细节是极为重要的。“当你手工制作一件作品的时候,犯错的同时也意味着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增长。”德·卢基说道。设计师最终选定了4种眼镜模型,每个模型分为4种颜色,这些基本的眼镜样式赋予佩戴者鲜明的性格特征。


文字/Maddalena Padovani
翻译/郭嘉雯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