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可持续发展进行时|34位国际艺术家关于环保的诗意行动

由城市灯光勾勒的首都地图在头顶“跳跃”
72000 张废旧光盘组成的“金属巨浪”
8000 株中世纪的植物在沙漠里悄悄“盛开”
穿过长城又“趟过”泰晤士河的“小溪”最终流到了美术馆
千万张回收的旧报纸期待与你一同搭成洞穴式的庇护所

 

如果说出当下最让中国城市居民关心的话题之一,垃圾分类绝对会名列其中。这场从实际生活发酵至社交媒体的全民行动,将环保与可持续等这些在之前似乎被大多数人们所忽略的问题,以一种势在必行的姿态拉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来。

相较于行政命令的被动执行,以提出问题并启人心智而著称的艺术行为似乎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向大众输入关于环保可持续的意识和认知。截止至8月28日,北京山水美术馆正在上演一场名为“持续反YING Continuous Refle(a)ction”的环保可持续艺术跨界展,来自全球 18个国家与地区34位艺术家以50+组视觉艺术、装置、雕塑、新媒体互动艺术等作品一起构建起美术馆内的“在地生态系统”,艺术家阵容包括国际知名艺术家徐冰,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代表尹秀珍,荷兰设计工作室VOUW联合创始人Justus Bruns,资深环境艺术家/巴黎气候艺术展澳洲代表 Janet Laurence,ArtCOP21-联合国⽓候环境⼤会嘉宾 George Steinmann,爱马仕合作艺术家组合 CHIAOZZA,戛纳国际设计和工艺奖艺术家 Thijs Biersteker等……他们以艺术为媒介参与自然环境的议题,提供一种“行动”的诗化可能性。

▲ 贾斯特斯·布鲁斯(Justus Bruns),荷兰阿姆斯特丹设计工作室VOUW联合创始人之一,VOUW使用创意思维,数据分析和装置艺术来解决问题与满足客户们的需求。VOUW的团队由设计师、开发人员、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组成。VOUW的客户包括谷歌、飞利浦、易贝、万事达、宏盟集团、荷兰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团等。

▲ 像宇航员一样从太空中看地球上生命的脆弱始终什么体验? “凝视城市(北京)”(City Gazing Beijing)展示了北京这座城市,就像是夜间从飞机窗外望去那样,闪烁着、跳动着。这一刻给观众带来了庄严和谦虚的感觉,宇航员体验这种感觉更加极端,每一位观看地球漂浮在浩瀚空间中的宇航员,都会体验到“概览效应”,一种意识的精神转变,即地球上脆弱的生命是如何生长的。当他们回到地球时,他们感到被迫致力于创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同时此作品也旨在回应光污染的问题。

▲ 徐冰,1955年出生于中国重庆,1981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美术硕士学位。他于1990年移居美国,2007年回到中国,2008年至2014年任中央美院副院长,现任中央美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冰目前在北京和纽约生活和工作。

▲ 《背后的故事》,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摹本,运用塑料膜打造出层次氤氲的“画卷”。

▲ 尹秀珍,中国艺术家,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曾于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多次举办个展,并受邀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多项大型展事。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一直围绕着细微而具体的个体境遇展开,并以一系列运用日常材料创作的雕塑装置将个体感受和个体意志予以视觉化呈现。

▲ 《书架》(shelf),旧衣物被艺术家形象地成为人们的“第二张皮”。在作品中,代表着个人身份、经历的旧衣物变成了可供阅读的书籍,保存在书架上,代表着一个个鲜明的个体。

▲ 埃莉斯·莫林 Elise Morin,克莱门斯·艾利亚德 Clémence Eliard,法国艺术家组合。她们的作品源于自然,专注于艺术品的生命周期,并考虑他们创作作品的“物质负担”和他们使用的资源。

▲ “废弃的景观”(Waste Landscape)是起伏的人造景观变体,上千张CD光盘由艺术家收集并分类缝制,根据不同的场域地形,创作出不同的景观地貌。

▲ 萨⽶尔·格林Samuelle Green,美国艺术家,毕业于帕森斯设计学院, Basin and Main创始人。她任职于古根汉姆美术馆并且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室内设计师,大型装置展览制作。

▲ 《表现形式6》(Manifestation6),通过对废弃平装书的二次利用,构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动感的空间环境。

▲ 雅各布·达尔格伦Jacob Dahlgren,瑞典艺术家,生于1970年,现生活和工作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他于1994年至1999年在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并于1999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的创作涉及纯正式抽象的权威奇点与其在变量,复杂和社会 共享文化中的地位之间的对话。

▲ “从艺术到生活再回归艺术,用食物罐头做的雕塑”(From art to life to art, sculpture made out of food cans),作品把潜在的现象学艺术参与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先使用罐头再将其作为雕塑主要材料。这一系列行为参考了各种艺术运动,尤其是后极简主义和结构主义。这些雕塑不仅仅是简单的物品,而是暗指了行为、经济和消费的概念。

▲ 萨多·彬·⼤卫Zadok Ben-David,以色列艺术家,毕业于伦敦圣马丁,并于1977-1982在圣马丁任教。2008年曾为北京奥运会定制户外雕塑。1988年代表以色列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他的展览近期在新加坡、悉尼和洛杉矶都有露出。

▲ “黑色田野”(Blackfield),由8000朵来自19世纪维多利亚百科全书中的植物制作而成,佐以鲜艳的色彩或者是全然的黑,让它们自成森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视觉观感。

▲ 内莱·阿泽维多Néle Azevedo,巴西艺术家,1997年获圣保罗州立大学艺术学院视觉艺术硕士学位(Unesp 2003)和圣马塞利纳学院美术学士学位(Santa Marcelina College)。1998年,在巴西邮政文化中心(里约热内卢)举办了一场铁雕塑装置个人展,并获得了圣保罗圣安德烈艺术厅所颁发的奖项。2002年,荣获文京艺术厅一等奖,并展出了亚克力雕塑作品。

▲ 数以千计的小冰人放置在公共场所,每个冰人随着温度在不同的时间融化和断裂,呈现出缓慢又快速的揪心美感。艺术家希望观看者透过这样的艺术行动,让更多人能用更简单方式,关注到全球变暖、冰雪融化,以及其引发的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呼吁人们关注的同时也感叹人的生命在自然中的渺小。


文字/Vivienne
图片/山水美术馆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