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光,是建筑的色彩!“现代主义守护者”贝聿铭

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于2019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

▲ 罗浮宫前金字塔。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是1983年普立兹克奖得主,同时也是第一位得到普立兹克奖肯定的美籍华裔建筑师。因其对于当代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中国华人盛典组委会特别于2017年3月26日贝聿铭先生百岁寿辰前夕,公布其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 贝聿铭。

18岁即负笈美国攻读建筑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学士学位,后取得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1960年贝聿铭自立门户,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以西方计算足岁的生辰算法而论,泰半的网络人士皆于2017年4月26日的这一天恭贺他百岁寿辰!

透过光,让建筑融合于自然空间,许多出自他笔下的设计,都具有高度的辨识度以及予人视觉上的震撼力,经典作品不胜其数,往往成为当地地标所在!最著名的莫过于1989年完工,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法国罗浮宫门前的透明金字塔,这处地标让许多著名小说、电影,成为美好的背景以及故事的发想地,兴建之初,曾经招来许多批评,质疑它过于现代感的线条与材质几几乎破坏了罗浮宫古典且华丽的美感;时至今日,金字塔的建筑线条已成为罗浮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罗浮宫前金字塔。

他的作品除了罗浮宫金字塔,香港地标中银大厦、苏州美术馆、日本美秀美术馆、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等,都是他的建筑经典作品之一,深及欧洲、中国、日本、台湾、美国都可以得见,在此仅将他为中国及台湾的建筑所设计规划部分,作出介绍:

位于香港中环花园道1号的中银大厦,1990年5月正式启用,设计灵感源自竹子「节节高升」,建筑本身由4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象征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多面棱形的建筑量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是贝聿铭向父亲致敬的设计之作。

▲ 香港 中环花园道1号的中银大厦。

2006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的「苏州博物馆」西部新馆,结合传统的苏州建筑中黑瓦、白墙的古城风格,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设计上更摆脱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造型都是几何造型为主,让建筑与周遭环境相协调,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身在其中,宛若置身山水古画里…

▲ 苏州博物馆西部新馆。

贝聿铭因着其父亲有段时间长居台湾,经常往返,故与台湾的关系深厚。其中在台湾最著名的建筑设计,莫过于1963年落成至今且被人津津乐道的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此建筑与陈其宽二人共同携手完成的,建筑外观薄壳双曲面的造型,有如双手合十、殷切祝祷,前卫而独特的建筑工法,无柱、无梁、无墙堪称极具特色,不仅是东海大学校园象征,也是许多观光客到台中必访的名胜景点之一。

▲ 东海大学 路思义教堂。

▲ 东海大学 路思义教堂。

另外位于台湾的新北市八里焚化厂、以及新竹的新竹市焚化厂,皆是出自贝聿铭的设计,分别矗立在台北县八里和新竹南寮海边,和夕阳碧波相互辉映。八里焚化厂其展示厅山型天窗及倾卸区非对称山型弧形天窗,为其帷幕外观下的主要标的及特色。

▲ 新北市 八里焚化厂。

▲ 新竹市 焚化厂。

贝聿铭设计作品多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透过几何的比例建构,不仅成为该城市著名地标,也被归类为影响20~21世纪现代主义建筑之最!


来源/疯设计

编辑/九夏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