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创意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想象力会为城市带来怎样的变化?9月22日,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论坛主论坛之一的“创意2030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大银幕厅举办,来自国内外的20多位嘉宾从“创意连接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城市复兴”和“创意推动城市的未来”两个角度探讨了创意与城市发展的多维关系。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小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晖,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冬亮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以及来自美国、以色列、芬兰、巴西和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17个城市的政府、企业和高校代表参加了论坛开幕式。
▲ 会场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小明在致辞中提到,文化是城市的实力和软实力、是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的重要平台,文化与城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上半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73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对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城市功能发展的积极带动作用。
▲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小明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晖在致辞中提到,创意产业是鼓励创新、寻求和平、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是最强大的发展源头之一,北京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2002年,北京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2015年,教科文组织第38次会员大会通过了北京建立全球首个创意可持续发展中心。北京将致力于创意建立城市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战略协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并支持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质量的政府和私人的行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晖
2012年,北京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北京市政府专门为此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设计之都协调推进委员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同时,北京处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而文化创意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天的主题论坛叫“创意的力量:连接城市的过去和未来”,北京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活力的城市。设计产业已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北京国际设计周是2009年为推动北京设计发展所举办的一个带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活动,有40多个场所同时向社会开放,除了设计之夜和主题论坛,还有设计之旅,联动了商店、企业的共同参与。对于白塔寺、大栅栏等地区的改造,也构建了绿色、可持续的设计生态。2015年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决议,在北京成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这个中心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今年会议叫“创意2030”,实际上就是广泛结交朋友,齐心协力把共同的资源分享、共享,推动世界不断发展,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业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以创意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动力的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主任 陈冬亮
当前的世界经济越来越受到创意力量的影响,文化创意现在是各行业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产业。这代表着新的就业岗位和收入增长,也为我们的分享、交流和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体现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与文化相伴,城市如果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灵魂。文化塑造了我们的思想行为、饮食、穿着、音乐和艺术偏好等。当前的文化,已经有了巨大的全球价值,几乎对于所有国家来说,文化在GDP中占据着很大比重。当前,从城镇视角探索创意和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已成为当前国际城市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非物质遗产则为妻提供了意义和经验的宝库,能够让当代城镇居民更好地确认自己的身份,并衍生出他们对其它文化的尊重。为了应对当前不同城市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增强历史城市景观地一系列建议,同时,通过保护遗产来作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复兴的重要驱动引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目的是推动城市活力的发展,通过创意来推动城市的革新。在这个网络之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支持城市释放他的潜力,获得全球的影响力,尤其会突出各个城市的文化资产,在国际范围内施加影响力,并且让创意成为他们多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总规划主力总干事 汉斯·道维勒
我的演讲主题是林茨这个工业小镇如何成为欧洲排名第5的文化创意城市(前4个是巴黎、哥本哈根、埃因霍温和阿姆斯特丹)。其中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保留了城市工业的基础,因为城市靠近德国的边境,而德国南部有很多重要的汽车制造商,包括宝马、奥迪、奔驰、保时捷等等,它们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顾客,也带来了很多工作机会。第二,当地大学、博物馆、创意产业中心在内的一系列基础设施聚集了诸多创意人才。第三,奥地利电子艺术节的举办吸引了全世界各地上万人参加,在媒体艺术领域颇有影响。第四,创新,这是政府、学界和业界都认同的一点。第五,强大的可持续性网络,这是我的公司所做的事情,通过我们的一些活动,我们能够让不同行业和创意产业合作。第六,开放,林茨是个小镇,但是,它的开放程度可以与大城市相比,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才在这里竞争、生活和居住。
▲ 奥地利林茨文创产业高级主管 帕特里克·巴托斯
我从五个方面介绍设计周基本的情况。第一,从行业盛会到创意城市。应该说,2008年的奥运会对于所有的政府的官员、企业以及市民来讲,都是一次设计的普及,彼时,大家第一次关注奥运火炬设计成什么样、会徽设计成什么样,甚至鸟巢、水立方、奥运场馆的设计,因为这样的一个契机,设计周在2009年开始了第一届。第二,设计思想的碰撞和推广。北京设计周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世界设计大会,是一个学术活动,秉承这样的基因,设计周对学术活动一直非常关注,每年我们都会有一个主题展览,同时也会奖项评选,推广大设计的理念。第三,做设计实践的行动派,设计周每年都会联合国内外的设计师对城市的更新做出了很多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第四,设计带动相关产业,中国政府专门为设计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政策文件《推动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强调所有产业要重视原创设计。同时,北京处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这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大的推动,与建筑产业和零售行业的结合也卓有成效。第五,传承与创新,用设计活化传统文化。设计周现在也在与很多文博单位合作,包括故宫,还有同仁堂等。而且,每年设计周跟手作有关的活动有二三十场,让大家重新认识到了手作迷人之处。今年设计周还有一项非常特殊的活动,就是征集24节气标识系统,团结所有设计师围绕24节气开发符合现代城市生活的24节气产品,传统意义上,24节气主要在乡村在有大的生命力,希望生活空调房间里的人仍然变化天文的变化,从中医理论讲,这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 王昱东
桑托斯城在历史上是世界人民来巴西淘金的转换地,也是重要的出口港,有很多历史建筑。在历史悠久的市中心大厅和传统的剧院,我们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为了发展旅游,我们建设了游客中心,道路两旁5公里长的历史性电车可供游客进行历史之旅。我们还鼓励公民骑自行车,这里总共有48公里长的自行车道,其中有20%是在市中心。另外,桑托斯政府和12个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科技园,一些进驻企业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桑托斯还成立了电影委员会,城市中拥有80个历史场景,现在每年大概在这里有50部电影拍摄,能产生250万美元的利润,带来多数就业岗位。将城市复苏与经济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才能够让城市的中心拥有活力。下一步计划我们会关注住房和教育,住房方面,我们现在要保证能够关注最弱势的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卫生和健康的居住条件。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孩子创业精神和技术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 巴西桑托斯市经济创新办公室主任 西尔维娅·桑托斯
我今天带来两个项目,一个是杭州G20峰会场馆,还有一个是今年在厦门召开的金砖5国会议主场馆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对于设计来讲,好看不好看、美不美,仅仅只是一个底限,在这个基础之上,要关注的是如何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植入设计周之中。对于前者,我们提出水墨中国的概念,有以下含义:画中之道、水墨为上,水墨江南、杭州印象,交融交流、携手发展,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对于后者,我们参考了当地文化、环境、建筑、手工艺品等,使建筑带有闽南地域特点。同时也有中国文化的表达,比如地面、墙面等设计,采用了竹林七贤的概念,灯具则参考了孔明灯的形式。还有当地陶瓷的使用,既然呼应了本地特征,也表达了中国文化。
▲ 北京建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 张涛
底特律曾以工业尤其是汽车业的发展而闻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曾经的辉煌不再。我所在的公司于2007年创立,擅长做城市建筑,我们相信人的生活质量建立在当地社区的历史与身份,以及对于过去尊重和未来创新之上。我们是建筑师,但同时我们也有很多不同的头衔。The Common咖啡厅连接两个社区,还举办了还有文化教育、法律服务等项目,是通过零售业帮助、支持非营利性事业的做法。Danish Brotherhood建筑附近有很多空置的楼,我们希望加强周围的多样性,具体做法是在这个社区里填补一些非常小的房子。Pinkzoning这个区域有几个非常漂亮的社区,有纪念性的建筑,两侧树木林立。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区域活力,因此对于原始街道的景观做了重新评估。我们跟市政规划部门一起合作,共同探讨怎么专门以底特律的方式针对此地做进行更好的分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和公共空间等。
▲ 美国底特律LAAVU工作室设计策略合伙人 凯嘉·沃莱特
文化创意如何改变城市?学者约翰·霍布金斯提出“创意经济”,他认为创意经济的规模要远远大于创意产业的规模。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创意阶层”概念,即以知识创造为本体的阶层。还有“创意城市”,包括人员的多样性、地方认同感和网络动力等,鼓励大众参与城市建设、激发城市内部个体和机构的创新活力。不管是创意经济、创意阶层还是创意城市,本质上是人和经济圈、地点的互动并构成创意生态。比如,当年新加坡庆祝50周年,创造了圆点这个元素,鼓励全民共享设计、创造圆点;中国的乌镇从旅游城市到文化城市的转变;科技界著名的西南偏南大会,吸引了音乐家、电影创作者和众多科技人员来来到此地,成为一大盛事。城市就像是产品一样,首先从感知层开始,有各种各样传感器,然后是网络层,有各种各样网络,最后是平台层和应用层。它们是数据化改变的城市变革的做法,可以说,我们从传统的蓝图时代进入了元素周期表时代,变成自组织形式。
▲ 加意新品创始人兼CEO郭宇
深圳有很多优秀的年轻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方面做得也不错,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公司,比如华为、大疆等。这里有一些不错的时尚品牌,举办了时尚设计周,还有包括都市实践在内的诸多事务所和建筑师。深圳形成了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区,比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深圳科技工业园等,也举办了几届深港城市双年展,取得了不错反响。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我们现在要停下来放慢脚步思考一下如何与新的成员更好的合作。我们的工作就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合作,创造一些大型的设计项目,当然我们也会到其他创意城市参观】了解、学习。深圳设计周才刚刚起步,很高兴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包括来自于底特律以及其他世界地区的朋友,尽管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规模,但,我们可以从小慢慢做起。
▲ 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秘书长 徐挺
从农业社会以农耕为概念,到工业社会以生产效率为概念,以及互联网社会以计算机网络为概念,我认为人类马上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就是以想象力为概念的形态。未来,当管理成为标配,当智能成为标配的时候,人们真正拥有的是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能够打造内容场景IP、爆款产品IP、共享设计平台、城市设计中心IP以及共享文化美学IP,希望每个人都能共享设计的价值、共享设计,共同创造未来。
▲ 洛客共享平台创始人 贾伟
2015年,我们建立了“创意维多利亚”机构,主要关注艺术、文化等与商业的结合。我们制定了非常广义的战略,涵盖了时尚、设计、视觉艺术、音乐、电影、游戏等领域,希望各个行业协同发展。我们的目的是支持创意人才、加强创意产业生态体系、传递出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影响力、提高民众参与率、以及开启国际交流。为此,我们打造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制定人才发展和企业助推计划、革新教育路径、刺激创新、举办创意产业峰会、开启墨尔本国际电子游戏周以及促进商业交流等。
▲ 澳大利亚墨尔本经济发展部创意维多利亚设计战略总监 迈克尔·哈德森
如何将城市中视而不见的空间转化成为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场所?我们的做法是把城市打造成一个画面,让艺术家能够自由地创意。比如,将市区广场中一个很丑陋的咖啡色雕塑转化成冰激淋的造型,并在上面绘制了一些有趣的表情包或者政策宣传的文字。离它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灯光装置“Make a Wish”,有效改善了广场面貌。同时,特拉维夫是一个小城市,营销预算有限,所以我们会采取一些花费少的理性传播手段,比如将城市中的一些斑马线涂成彩色,激发大家的拍摄欲望,以及,借助此地的地理优势,我们利用木头和救生员台架打造成一个非常时尚的小酒店,有几百万人把照片发到了社交媒体上,这个运动非常成功。
▲ 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市政府言和新闻媒体传播总监吉迪恩.施梅林
东道代表着东方的思想和文化。我们有十个分公司,有十个业务中心,品牌战略、品牌设计、空间设计、产品设计等,核心理念是信仰专业的力量。我们设计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会徽及VI标识,Logo中间宝塔代表古老的中国,下方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除了一定的美学创意在里面,还蕴含了政治性和民族性。设计了2017金砖国家厦门会晤的会徽及VI标识,Logo中红色代表中国,绿色代表巴西,金黄色代表印度,蓝色代表俄罗斯。组成地球形状,象征全球化,也寓意扬帆起航。APEC峰会于2014年在北京举办,Logo从上到下用了21条线代表21个成员经济体,中间的天坛象征北京。对于G20峰会,我们制定了会议标识系统,采用了杭州当地的一些元素,比如断桥等,用了水彩和手绘等形式进行呈现,来体现当地的人文意境。
▲ 东道品牌创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解建军
过去这些年,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设计师风潮风起云涌。如何让消费者感觉更加快乐?我认为不仅限于由科技带来的改变,还有更多的改变是由新的设计和新的用户体验带来的。很关键的一点,我们不是靠设计改变世界,而是靠设计和艺术、商业的结合才能产生各种可能。 比如,更多的设计公司或者设计师进入商业决策的顶层,或者,越来越多设计师在上一个公司成功套现之后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去投资设计师。而如果设计师要创业,要做什么呢?大部分设计师说也想创办一家设计公司。我不认为设计创业就是创办一家设计公司,在我看来,真正的设计创业是面向两类公司,一类to C(消费者),一类to B(企业)。我也发现大量科技美学公司的崛起,特别在国内,比如美图秀秀,比如小米。国际范围内,像Airbnb,搭建了一个能够在网上租房子的平台,核心竞争力在于设计和用户体验,因为创造了一个全新方式,长你可以住到陌生人的家里,这是设计体验,不是交易平台。
▲ 太火鸟科技创始人/CEO雷海波
我们最近刚刚公布了一个文件,叫“更好的定位”,明确了设计的价值,即,设计不仅对于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城市规划以及发展也是如此。在文件中,我们强调了良好的设计有哪些关键原则,并且我们也希望借此能够跟我们政府的法律法规相符合。我们还意识到要以大众能够听的懂的语言与其沟通。设计本身是探索过程,需要发现全新范式、释放更多潜力。一个良好设计环境应该是健康、集成、融合、平等且有韧性的,要是给能够适用、有更好的性能、服务社区、造福于人、更好的工作机制、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及更具视觉感和吸引力。一个医疗产业专家跟我们谈到城市绿色网络的重要价值,这对于悉尼来说很有建设性,悉尼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自然遗产、自然环境的保护,我们也考虑如何把现有的绿色空间联系起来,呈现绿色的网络,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享受到运动场、绿色开放的环境,包括自然公园和林荫街道,以及规划出步行街和自行车道等,有助于人们减少肥胖的问题,构建宜居的绿色环境。
▲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建筑师 彼得.波利特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是做科学知识的普及。比如,这张图片上五彩斑斓的物质,就是以诗意的手法对化学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83位元素BI进行解读。第2张图片是美国一位微生物学家发明的细菌冲印技术,这些图象都是由培养皿中的细菌生长而来的。第3张图片是美国科学家Lisa的作品,她本人是插画家,也学医,将这些菌丝做成特别漂亮的人体切片,将人体解剖学以美妙形式的呈现。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曲子,这段音乐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运动轨迹而形成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身体体内蛋白质分子就是哼着这样的小曲在体内漫步。了解达芬奇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是位出色的画家,还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水利学家、建筑工程师等。他的存在告诉我们,科学和艺术可以殊途同归,理性和感性可以并存,人类的左脑和右脑是可以共达高潮。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跨界特别重要,之后科学、科技的变革,其实可以扎根于跨界之上的,艺术在这场革命中扮演什么角色?其实相当于是一股温暖的吹风,消散、消融冰河。
▲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发起人蔡潇
当社会发展到物质需求减弱、审美需求增加的时候,审美因素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专注于审美产业化的设计行业也应升级,由此激发更高的设计需求。首先,巨大的零售卖场、批发市场与微弱的专业渠道相互搀杂的业态,已不能匹配专业的设计项目,好的设计需要碰撞和激发,专业内部之间需要协调,因此,形成审美共识是未来中国设计稳定发展的基础,这可以通过建设设计平台来解决。其次,我们意识到中国的设计供需之间、设计师和生产商在审美方面并无显著优势,对于设计审美消费有较高认识的人群,早就不甘坐等设计师塑造他们的生活形态,他们要求介入设计的生成过程,围绕审美与设计师和生产商们对话,这可以通过设计供需双方可以交流的论坛来解决。一个稳固而长远的专业设计平台,加上持续并且活跃的设计论坛,落实在一个系统配套的框架当中,这个合成品即是设计中心。有22年历史的北京南城老牌家具广场城外诚将逐步升级为DXD北京设计互联中心,定位精准,而且功能系统,为老企业升级和转型树立了新榜样。
▲ 城外诚DXD北京设计互联中心总顾问 施路远
我们在蒙特利尔的这些项目都是做城市景观创意设计,希望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跟很多城市一样,今天的蒙特利尔与过去大不相同,留有很多工业废弃地,我们重新复苏了一些人们不太喜欢的地区,从废弃地转换成了公共空间,设计一定要考虑这种使用方式是不是能够服务于这个地区的历史遗产,而且通过社区的参与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不可否认,全球化促使我们对城市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可持续,但同时也要保证本地人民能够真正在城市中享受到城市的福利,好的一面是,现在越来越的城市居民、商人、艺术家、城市规划人员、设计师、建筑师等都愈发的想参与到城市街道的重建和街区的中间中来。这是Wellington街的一幢废弃建筑,我们把城市设计、视觉艺术和社区理念融入其中。期间,我们做了两个临时项目,汇集了全球50多个设计师、艺术界的同行。在公共区域的设计上,将临时性的酒吧、小的论坛、会议活动、演唱会等加入其中。很多时候,团队一边干活,一边与路过的人交流,而不是把时间花在电脑前做设计上。我们也邀请了来自于法国很多现代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共从跟我们一到在蒙特利尔开展合作。这样的合作形式会出现挑战,但如此实验性、探索性的工作方式也让我们很好的实现了不同团队之间跨界的尝试。同时,我们把中心看作创新展览的平台,同时面向中外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开放。
▲ 加拿大蒙特利尔Manoeuvres/Tour Aiguillage 联合创始人兼设计师彼埃尔.费利昂&塞缪尔.吉蒙
人类社会目前正面临着第三次文明空间的大迁徙,这种大迁徙的语境对于我们未来的城市起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我谈几个问题,第一,城网战争,第二,城市进化,第三,硅碳合基。所谓城网战争,也就是我们的城市和互联网,从一开始互联网依托城市发展,逐渐到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让城市出现了一些衰败迹象,衰败迹象一开始仅仅是很小部分的城市实体空间的衰亡,但是,未来这种衰落的过程将不可逆转,实际上并不是城市实体空间内容或者功能真正的衰亡,而只是这些功能出现的空间转移。所谓城市进化,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文明组织的效率之战,曾经城市以它的超高效率碾压了乡村,但是,现在面临的一个严峻态势是我们的城市正在沦为互联网时代的新乡村,而互联网硅基空间超高组织效率正在大规模的碾压了我们赖以为生、引以为豪的城市空间,城市被迫进化,但这种进化速度在移动互联时代完全失去了竞争优势。所谓硅碳合基,至少在整个文明内容舆论全部转移到硅基之前,硅碳合基的城市未来将成为一部真正居住的机器,城市空间能够成为一种高端的、高维智慧的载体,城市将变成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将我们的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明,不会再有一种威胁你的人工智能,因为你所处的任何一个环境都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也就是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部超级大脑之中,大脑的智慧可以提供给你传统碳基城市所不能解决、不能协调的问题。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
我研究这个问题,大概花二十年时间了。从物理人的角度出发,我谈谈城市的发展。大家希望的城市是什么样子?一个方向是生态城市,另一个是智能化,还有,让城市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几个趋势叠加,就是三维城市,更加紧凑、更加庞大、将更多资源集中在一起的城市。比如你想买房子,周围的环境也很好,邻居也非常友好,离体育馆、医院、学校、工作单位也都比较近,都很方便,不像现在出门要走20公里。资源占据的土地更少,更当的土地可以回归自然。有独立的环境,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因为现在城市里很多情况下自然环境让我们很烦恼,下雨、刮风,天热、天冷,都不方便。三维城市里就不存在这种情况,而且不需要取暖,特别节能。三维城市非常安全,在楼里永远比在大街上安全,犯罪基本不可能发生,因为随时可以监控,是智能城市,如果发生火灾,开始有个地方比较热,甚至火还没起来,就有人跑去看这个地方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温度比较高,这样就更安全……在我看来,未来是很美好的。20年前,我跟别人争论一件事情,就是未来有没有希望?在我看来,通过通过很多方式,尤其是技术的方法就可以实现美好的社会。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 雷奕安
我们思考是不是可以结合人的认知方式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方式中心思考家庭服务机器人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服务?是不是可以结合情境感知来提供人机工作和谐、可持续的环境?我们一直都是在处理关系的,处理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当我们从人的角度思考时候,我们其实是有自我意识的,其实是有本我、超我的。但是,现在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智能,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有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差别呢?有没有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呢?这就带来很多思考。我们要思考为什么需要AI?在我看来,人类跟世界有两种基本关系,一个跟世界相同,是一种光物质,跟光的关系非常紧密,另外,跟世界相反,它是一种暗物。当我们站在人的角度看AI时候,就需要考虑认知的内外映射关系。这样会创造非常多的不确定的可能性,以及一些颠覆式的创新。同时,还需要量子思维,它与创新设计精神层面相通,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关联性、敏捷性、多样性、系统性,、双生性和控制性。创新设计,其实要思考怎么样通过设计的不确定性,量子思维强调的能力是什么呢?第一,强调创新愿景动力的自我超越、创新模式的直觉思维、创新环境的掌控能力、设计移情情境预言的信息集成能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我提出E-Merging Intelligence,数字化和非数字化融合,形成互补多赢、共存共享的创新模式,最终育化出真善美德的创新设计愿景,激发自然、人文、社会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 覃京燕 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
▲ 嘉宾合影
文字整理/王贝贝
编辑/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