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BIG:熊猫新家

BIG 在丹麦的熊猫馆设计将熊猫与游客之间的关系倒置,
使熊猫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而游客则成为“客人”,
以一种更为平等的姿态与熊猫共享自然。

根据丹麦与中国达成的租借协议,2018 年底之前两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将抵达全欧洲最古老动物园之一(创立于1859年)的哥本哈根动物园,开始在这个温暖湿润的北欧国度的生活。为了迎接萌宠,由丹麦著名建筑师事务所BIG(Bjarke IngelsGroup)主导,Schønherr Landscape Architects 与工程公司MOE 共同参与,完成了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的设计方案,设计预算1.5 亿丹麦克朗(2200 万美元),在公园的中心地带占地2450 平方米,包括1250 平方米室内空间和1200 平方米户外空间。该项目将在今年11 月动工,预计于明年年底大熊猫到达之前完成。

熊猫1 熊猫2

▲ 熊猫馆白天与黑夜的效果。

BIG 将2014 年丹麦Zootopia 动物园的设计灵感与中国传统太极图案相结合,为熊猫馆设计了圆形的玻璃幕墙,内部则按照太极图案分为“阴”和“阳”两部分,并形成螺旋上升的双层结构。圆形幕墙便于游客全方位观赏熊猫,双层构架则模拟中国西部的丘陵山坡,由坡度舒缓的通道连接,游客从一层进入,沿着栽满北欧植被的坡道漫步,来到上层的室外空间。

pan-image-by-big-11_original pan-image-by-big-08_original

▲ 栖息地为熊猫提供了自由和最自然的生活环境,同时它们之间也保持了合适的距离,抬升的地势创造了多样的观赏角度。

pan-image-by-big-06_original熊猫4

▲ 熊猫馆夏季和冬季景象效果图。

来自古老东方的阴阳两极将圆形分为两半,两只熊猫栖息在独立的空间里,通过围墙,弯曲的线条在起伏的作用下将雄性熊猫和雌性熊猫隔开,在提供舒适自在居住空间的同时,使彼此间无法有视觉、听觉乃至嗅觉的交流,为未来交配成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这是熊猫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BIG 创始人比亚克·英格尔斯说,“住宅必须符合使用者的个性。对于大熊猫来说,它们独特的孤独性需要两个相隔又彼此亲近的栖息地。”

熊猫3▲ 为提高熊猫的培育几率,一年中的大多数情况尽量将两只熊猫进行隔离。

建造之外,哥本哈根动物园为了迎接大熊猫,在其他方面也倾尽心力。在内部装饰方面,将最大限度还原熊猫原生的自然形态,包括密集树林以及绿色竹林—当地一家种植竹子的商家将独家提供新鲜竹叶及竹笋,使熊猫可以根据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找到相对舒适的居所。去年,哥本哈根动物园的5 位员工就专程前往成都学习各种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参与熊猫项目的工作人员每周都要参加园方组织的中文学习班,以便将来可以更好地与来自中国的熊猫专家交流。包括动物管理员、园丁和兽医都参与到设计过程中,以此确保护养团队与熊猫能够更加融洽地互动,打造世界级的熊猫家园。

熊猫5 pan-model-by-big-05_original

▲ 熊猫馆内部按照太极图案分为“阴”和“阳”两部分,并形成螺旋上升的双层结构。


文字 / 星河
图片/ BIG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