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市:绘造社
尽管现代电影特效足以实现所有时空特写,我们还是在看到超级英雄从高空以斜角向下俯冲时,最容易产生对场景抽离又熟悉的感觉—这个角度不像垂直鸟瞰,将所有个体都模糊成无个性的质点,比日常的平视更加广阔和立体。此刻超级英雄视野中的内容最符合我们对于现代都市的最直观的想象:建筑以及穿梭和居住于其中的人们共同构成了变幻无测的图景,上演或真实、或荒谬的丰富戏码。
▲ 绘造社成员:李涵和胡妍夫妇的画像。
绘造社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城市区域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隐于世”的状态:单独绘本中任何的人物形象都成为建筑和整体环境的背景;连环画则巧妙运用各种建筑绘图角度,以普通人的身份叙述“图画小说”。
▲《南锣鼓巷》图画小说。
▲《大栅栏》图画小说。
斜轴测图成为绘造社表现城市的主要角度。“轴侧这种本身的投影方式脱离了现实中的对象,有一种滑稽感和陌生感。我们把建筑的顶部掀开去表达内部人的活动。”他们选择的是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建筑师最关心的命题,追溯着城市功能和观念的变迁(尽管他们自己认为只是记录了北京最有活力、最野蛮生长也最有趣的几个地方):《大栅栏》呼吁人们正视旧城改造的艰难与无奈;《南锣鼓巷》慨叹着“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时代变迁;《798》则描述了工业区向艺术区转变过程中个体无序和混搭的奇异景象,向外界展示了艺术家的颠沛流离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隔着画面都能感受到的《三里屯》中超速而躁动的味道。
▲《西直门》图画小说。
连环画则聚焦个例,绘造社为日本赤濑川原平和藤森照信的“路上观察学”所激发,倡导一种客观的“无政府主义”记录。“这种记录方式与我们所喜欢的善于捕捉平常人情绪和生活细节的日本电影大师是枝裕和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形容自己的风格是‘电影也应该尽量不直接言及悲伤和寂寞,而把那份悲伤和寂寞表现出来’。”绘造社在走访记录时,保持着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好奇,也带点玩世不恭和随遇而安的气质,这种表面上的不动声色不能掩饰其老练、专业和挑剔的眼光:他们选择的故事都品味独到,张力十足,建筑与人的互动关系明确而巧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中温和、自然而又坚定地持续发展。“在对书中对象的走访中我们体会到,生活是真实而反常的。艺术家会在二楼夹层中使用升降机,有人会说他们在室内看到了闪电……这种超越头脑中的想象却全部通过生活演绎出来。”
▲《团结湖》图画小说。
▲《新场古镇》图画小说。
在表现手法上他们则青睐克里斯·韦尔(Chris Ware)扁平感的机械画风和“迷人又简洁的中性美”,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将由3D 建筑模型转换而成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轴测图配以严谨的线条和平涂的色块,构成了具有机械质感,充满丰富细节的精致画面,同时与手工描绘的各类有机形态结合。“在画面处理上,注重单图的尺寸,排序和构图则相当多变和复杂,既实现页面视觉上的丰富性,更能有效展示情节和情绪。简练笔墨带出极大的时间跨度,数月的时光流逝和空间转换,浓缩在一张页面上十几格无言的画面里。有时通过几帧细节特写的组织,无缝切换梦境与现实。”这是他们对韦尔的画面感受,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只是芝加哥换成了大北京,人物换成了我们更熟悉的面孔。而作为建筑师和城市观察者,他们的画面建筑平立剖形式的不同组合配合各种情节和空间意味,人、空间和各项摆设元素的组织十分有秩序感,却仿佛让人有色香味俱全的感官体验。
▲ 连环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绘造社绘访:建筑师张永和(左)、艺术家谢墨凛(右)。
通过这种方式,绘造社表现了人、建筑和城市的关系,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和功能上的,也是时间上的和情感上的。他们记载对城市、建筑和生活的观点,并将绘画、写作、建筑有逻辑的结合在一起,而视觉构成的无限潜能可以让创作者有更大的空间来探索“叙”的方式,更富有韵味和思考的余地。
“我相信人们会越来越尊重绘画制图的艺术性、思维诉求等独立意义。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一种艺术品,我们完全可以更加强调它的概念而非物质化,期待建筑画本身得到更好的评价。”
▲ 绘造社研发的衍生品。
文字、采访 / 看山
图片 / 绘造社
编辑 / 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