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3岁求婚,和她一起设计了一生 | 设计界的神仙眷侣
亲爱的凯瑟小姐,
我马上就34岁了,
我单身而且穷兮兮的。
但是我非常非常爱你并且想马上娶你。
我并不能保证能非常好的负担我们的生活,
但是我会尽我一切可能做到最好。
另,马上我指的是立刻马上。
还有,戒指的尺寸是?
爱你的,查尔斯
近日在伦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举办的“查尔斯和蕾·伊姆斯的世界(The World of Charles and Ray Eames)”展,不仅将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设计师夫妇生平所创抽丝剥茧细细道来,更曝光了他们之间交往的甜蜜私人信札。
伊姆斯夫妇的创作横跨了几乎当时所有的创作领域:家具、建筑、室内、平面、影像,甚至到如今依然超前的课题:信息设计。细数与他们来往频密的朋友和合作方,基本上可以写就一部二十世纪的设计简史。
此次跨年纪念大展从世人熟知的各种伊姆斯夫妇设计的胶合板椅到“个案研究8号住宅(case study No.8)”;从他们为美国海军设计的伤员下肢夹板到展示那些数量惊人的杂志封面设计;以及他们单独策划的数字与哲学的展览和各种影像播放,仔细逛完大约要花费3~4个小时时间,堪称近年来最大型的伊姆斯回顾展,绝对不虚此行。
1940年10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宣布举行一项主题为“家具的有机设计”的全国性比赛,查尔斯与后来成为著名建筑师的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合作设计的家具在“坐在客厅(seating for a living room)”分类项中获得了两项金奖,并与伊文斯制造公司压模胶合板部签订了合同,将该家具投入量产。
就在伊文斯公司即将运作生产的同时,美国卷入二战,本次展览最开始摆放的滑翔机头的材料试验模型和机翼实验模型就直观的反映了战时设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同年,查尔斯接受美国海军军队的委托,利用热压技术打造了符合人体曲线的下肢夹板,拯救了无数前线伤员的生命。这项工作的经验,也直接影响着日后LCW(Lounge Chair Wood)客厅木椅的出品。
虽然通过比赛的胜出备受瞩目,查尔斯和埃罗仍然持续在胶合板材料上进行实验,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直接压模成型包括靠背、椅座和扶手部分的整块胶合板容易产生开裂和破损,导致生产的不断推迟,埃罗·沙里宁后来也退出了合作。
1941年,查尔斯向还是画家的蕾·凯瑟求婚成功,然后与蕾继续材料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纠错,两人修正了设计的方案:将椅座和靠背分成两个部分单独压模成型。从椅腿到脊柱,所有的连接部分都嵌有防震的橡胶垫圈。这张全由胶合板制成的椅子就是奠定方向的LCW客厅木椅。
在此基础之上,伊姆斯夫妇将胶合板椅拓展设计出了屏风、桌子和餐桌椅等家居产品,完成了他们在既有的制造工序下,生产高品质又经济的家具的设想。
1948年,MoMA又发起了“低造价家具的国际大赛”,伊姆斯夫妇为此设计的一系列塑料座椅大受追捧,由于战后百废待兴,塑料家具符合当时人们对低造价、轻便、大批量生产家具的需求,自然广受欢迎。
1949年,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吉拉德(Alexander Girard)在底特律美术馆策划了一场名为“现代化起居”的展览,伊姆斯夫妇受邀参展,并在展览中几乎完整呈现了两人所创的作品。
吉拉德称:“不管我们何去何从,设计永远在我们身边并与生活密不可分,好设计在物理上能帮助我们工作的更有效率,精神上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趣味。”
查尔斯本人曾在华盛顿大学学习过建筑,尽管由于战时的各种原因他中途退学,但并没有荒废所学的他不仅在家具领域大获成功,与蕾一起设计的房子同样扬名建筑界。
1945年,他们受邀参与《艺术与建筑》杂志主编约翰·昂特扎(John Entenza)发起的“案例住宅项目”,并与老搭档埃罗·沙里宁(当时他已经在密执安州安阿伯与建筑师父亲合开了建筑师事务所)一起合作设计了一幢名为“桥之屋(Bridge House)”的设计,方案即为伊姆斯夫妇自己的住所。
“案例住宅8号”,以“住在中国的风筝里”(Live in Chinese Kite)为标题发表于1950年的《建筑论坛(Architectural Forum)》上,恰到好处的形容了伊姆斯夫妇的创作初衷和功能需求:基本的工业建筑材料(为框架)架构出一个舒展多边的内部空间。就像中国的纸扎风筝,保证了基本的骨架,风筝怎么画都可以,建筑虽然简单,但是本身的功能分区十分齐全,就当时而言已是非常先进的构想。而且由于战时钢材资源供应紧张,设计也相应做了减法的改动。
自1945年搬入起,伊姆斯夫妇在这幢房子里度过了他们的一生。在这里,他们与野口勇、李香兰和卓别林等人一起开过日本茶会;著名导演比利·怀德和妻子、设计师亚历山大·吉拉德、摄影师赫伯特·马特都是来往常客。蕾说:“最重要的是,你的家能像你希望的那样运作,这样才能称为一个安心舒适的地方。”1955年,查尔斯与蕾还为“案例住宅8号”拍摄了蒙太奇电影《房子里五年的生活(House: After Five Years of Living)》。
伊姆斯夫妇在电影上的贡献并非玩票而已。本次展览中有一个名为信息机器(Information Machine)的单独章节,完整的展示了查尔斯与蕾在两次重要活动上的电影作品。一次是为苏美冷战破冰之后首度在莫斯科的“美国国家大展”所创的七幕电影《美利坚掠影(Glimpses of USA)》(1959);另一次是为纽约世界博览会IBM展馆所创作的《思考(Think)》短片(1964-1965),列举了从晚宴座位的安排到城市规划的棘手问题,用超前的意识阐述了如何用清晰的流程方案解决复杂的问题。
查尔斯与蕾并没有把自己归于某一个具体的领域,也没有动辄自称“跨界”人士。“Life in Work”是查尔斯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在工作中”可以说最能直接反应二人的生活状态。展场内也随处可见他们乐趣盎然的工作照片。
在查尔斯专注实验胶合板材料的时候,蕾包揽了伊文斯公司的标识系统;此外还在1942-1946年间为《艺术与建筑》杂志设计了二十多期风格各异的封面。
他们在设计家具的同时还“顺带”研究了设计经济, 1958年受邀访问印度,在考察了印度的设计产业后,两人撰写的《印度报告》分析了以印度圆壶为代表的印度装饰艺术行业的现状,提议印度政府组建国家设计机构等内容至今还在影响着印度的设计行业。
伊姆斯夫妇从未局限他们的创作空间,查尔斯曾经说过一句话:“要郑重对待你的乐趣(take your pleasure seriously)”,凭借着对信息科技的直觉敏感,他们从六十年代开始举办了大量跟科学和数学相关的展览。
对他来说,“最终一切都是相关联的,人、想法、物品……关键是关联的质量,质量本身。”甚至查尔斯在1969年硅谷圣经《全球概览》(Whole Earth Catelog)出刊的时候,还兴高采烈的给朋友写信说,自己三十年前没有继续下去的工作,看到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心情很是激动。
展场中还展出了数量可观的手绘贺卡、信笺和两人的留言条,甚至有查尔斯写给蕾的求婚信,时间为1941年2月,信中查尔斯手绘的戒指示意图最为有趣。
在信里,查尔斯深情款款的写到:“亲爱的凯瑟小姐(Miss Kaiser),我马上就34岁了,我单身而且穷兮兮的。但是我非常非常爱你并且想马上娶你。我并不能保证能非常好的负担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会尽我一切可能做到最好。另,马上我指的是立刻马上。还有,戒指的尺寸是?爱你的,查尔斯”
蕾当然说了“我愿意”,并在四个月后结了婚。尽管查尔斯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国外媒体偶尔也会调侃“高大英俊”的查尔斯和“不算美貌”的蕾的结合,并且在纪录片《伊姆斯:建筑师与画家》中也拍摄到了一部分他们真实的生活中的冲突,但是两人始终并肩在一起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分布于展场各处的合影、卡片和书信都是他们深情的见证。
1978年8月21日查尔斯心脏病发作去世的那天,蕾在她的日记里画了一个大大的“CE”的符号,标记了这个悲伤的日子。十年之后的同一天,她也撒手离开了人世。或许,本次展览的结束日期设在2016年的2月14日情人节,也不失为纪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