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欢迎来到“人类世”

在人类世社会景观之中,
人类对于环境的作用力不再微乎其微,
而是后者发展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的作用开始扩展至其他学科语境之中,
其介入载体是那些既融合了人类发展痕迹,
又运用了物理和自然过程的建设性项目,
如同本文中的一个个案例。

我们已经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类活动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改变了土地、社会结构和自然气候。该术语由生物学家尤金·斯托默(Eugene Stoerm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荷兰化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在其论文《人类世》(The Anneropocene,2000年)中进行阐述。

科学家、地质学家和人类学家正在分析人类活动之于环境和气候所造成的、具有危险且日益严重的不良影响。如要分析、回溯人类留下的不可逆转的痕迹,需要了解定义当前社会景观(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工的)的新参数。对于许多学科来说,无论是生物学还是建筑、设计,“人类世”理论可以作为将分析问题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实施线索——尽管它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具有推测性、小规模的实例和研究项目,但其天然具有的解析特质使其具有寻找宏观问题解决方案的潜力和可能,例如重新思考人类与其栖息地之间的关系。

▲ “水晶”(Crystal)装饰品,由明矾附着沉积在3D打印构件之上,是生物和科技两大学科的综合产物。

由此产生的一个议题是,“人类世”理论也激发了从“人类中心”(Anthropocentric)到“人类去中心”(Anthropo-Decentric)的转变,其中一个很值得现象是设计中非人类元素的出现,如植物,细菌和真菌等,使设计变成一种科学实验的过程。这也迎合了社会的环境发展:在整个欧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和消费主义模式提出质疑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增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是:消费者和物品从不仅仅具有“交易”的价值,即我购买、因此我拥有,“它们之间有何关系”的价值也同样值得探讨——这些物品预示了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并且通过某种方式,比如人工和自然的混合,来寻求一种自给自足的形式,它们毫无疑问属于后工业时代的产物。

▲ “时间”花瓶,它通过水的力量、冰的压力以及氧化对铁屑的影响在观众眼前生成图案。

由米兰Subalterno 1画廊提出的两个项目即是典型案例,名为“时间”(Time)的花瓶 、由马西米利亚诺·阿达米(Massimiliano Adami)创作,是一个“活的”(living)物体,它通过水的力量、冰的压力以及氧化对铁屑的影响在观众眼前生成图案。花瓶融入构建物体时的时间元素,并将重点从制造或手工制作(指生产过程)转移到构建物体的自然因素上。设计工作室Studio Nucleo的“水晶”(Crystal)装饰品是由明矾(Potash Alum)附着沉积在3D打印构件之上,更新了传统意义上化石的形成状态,借鉴了公元前77年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与其养子小普林尼相区别,古代罗马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在其《自然史》一书中所描述的化学过程,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呈现出不可预测的形状。在伦敦设计师塞巴斯蒂安·考克斯(Sebastian Cox)和尼奈拉·伊万诺娃(NinelaIvanova)的“菌丝木”(Mycelium Wood)项目中,他们将真菌菌丝体在天然木材上的繁殖景象应用于家具系列。除了这种将有机和无机材质混合在一起的做法,更在进一步的做法是在系列产品中建立自然转变,其性能与处理过的木材相当。

▲ “菌丝木”系列中,设计师使用了特定的实验室材料,来复制真菌菌丝体在木材中定殖天然惰性材料的过程。

伦敦希腊设计师马诺斯·卡拉米尼欧(Manos Kalamenios)在“风化船”(Weathered Vessels)系列中,腐蚀和腐烂成为保护因素和美学因子。这个想法来自对污染效果的研究,它减缓了古董骨瓷的“腐烂”。该系列在多孔瓷器上使用了一种基于金属材质的化学处理方式,以形成特别的保护机制。树脂和焦油的反应被英国设计师汤姆·普莱斯(Tom Price)用在“合成”(Synthesis)产品系列中,创造出类似天然琥珀的图案。通过对于树脂的催化,加热的焦油在其内部膨胀,产生出裂缝和间隙,并形成有趣的光照效果。在“技术化石”(Technofossils)系列中,乔纳塔·盖托(Gionata Gatto)借鉴了古生物学中的“叶子清除”(Leaf Clearing)技术,将叶子组织剥离,只余下其静脉系统的纯净结构,然后将叶子的“骨架”浸入树脂中,当电流通过,它们的导电性使其能够显示被移除组织的痕迹,轮廓可见。

▲ 在“合成”项目中,普莱斯将树脂和焦油融合,焦油在树脂之中的流动和扩张带来了裂缝效果,释放出带有异常条纹的绿色气体,设计师将熵引入受控过程,试图颠覆传统的工业生产技术。

▲ “风化船”系列瓷瓶,使用化学处理和施加金属来实现对骨瓷不寻常的生锈处理。

由此,设计正在寻找与景观的新连接,被转译为一种“人类化”的环境,但这种联系反映出一种不那么浪漫和绿化的想法,如同几年前环境问题开始变得紧急时所体现的那样。英国设计理论家约翰·泽卡拉(John Thackara)进行了有关“城市生态”(Civic Ecology)的项目实践,这是一个寻求将环境管理过程和自然系统融入城市规划的项目。对泽卡拉来说,设计必须越来越多的涉及不同的学科,将生态维度——意味着“人类化”的自然 ——带回到地方感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逐渐学习一个地方需要什么,并寻求一个对土地产生共情的过程。” 泽卡拉解释道。

▲ “技术化石”系列, 乔纳塔·盖托借鉴了古生物学中的“叶子清除”技术,将叶子组织剥离,只余下其静脉系统的纯净结构,然后将叶子的“骨架”浸入树脂中,当电流通过,它们的导电性使其能够显示被移除组织的痕迹,轮廓可见。

项目的目的不是要抹去人类在景观上的标记以了解其潜力,而是希望在整合环境的过程中寻找到崭新的发展机制。荷兰设计师英格·斯勒伊斯(Inge Sluijs)对英格兰东蒂尔伯里(East Tilbury)地区的沿海垃圾填埋场,以及由堤岸腐蚀所带来的水污染风险状态进行研究,通过“等离子体气化”(Plasma Gasification )方式,将其中的有毒有机物质可转化为无毒沉积物,从中获取的惰性材料被打造成花瓶和瓷砖。同样,丹麦设计师海琳娜·克里斯蒂娜·彼得森(Helene Christina Pedersen)收集了当地鱼类产业的剩余物——鲑鱼皮,用蛋黄和菜籽油对其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对环境影响较小,最终结果是形成皮革一般的纹理和用途。

▲ 英格·斯勒伊斯通过“等离子体气化”方式,将英格兰东蒂尔伯里(East Tilbury)地区的沿海垃圾填埋场的有毒有机物质可转化为无毒沉积物,从中获取的惰性材料被打造成花瓶和瓷砖。

▲ 海琳娜·克里斯蒂娜·彼得森收集了鲑鱼皮,用蛋黄和菜籽油对其进行处理,最终结果是形成皮革一般的纹理和用途。


文字/ValentinaCroci
翻译/张姣
编辑/王贝贝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