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陆轶辰 | 以身体丈量建筑,华润档案馆是一座丰富的山

由建筑师陆轶辰主持设计的华润集团档案馆
位于广东惠州的一座山坡上,建筑
将地形、流线、功能与材料互相结合,
在满足企业贮藏文献、举办展览
等功能需求的同时,凭借温和谦逊的姿态,
成为城市尺度地形景观的塑造者
及公共生活的参与者。

由英国权威设计杂志Blueprint 举办的“蓝图设计大奖”(Blueprint Awards)于9 月揭晓了2018 年的评选结果,Link-Arc 事务所(Studio Link-Arc)的作品华润集团档案馆入围最佳公共建筑类奖(Best Public-Use Projectwith Private Funding),并荣获优秀奖。

▲ 档案馆的主入口视角,顶层展览空间的体量方正紧凑,室内透出微微的光,立面砌筑砖块的质感也得以突显。

▲ 俯瞰档案馆,整体建筑与坡地紧密结合。

Link-Arc 事务所位于纽约,由建筑师陆轶辰主持,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建筑设计团队,事务所的项目涉及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空间艺术以及其他领域。华润集团档案馆作为Link-Arc 事务所的又一优秀作品,于2014 年开始设计,历时4 年,终于在2018 年7 月26 日正式亮相。设计经过数次调整,最终的呈现稳重而轻松,集中体现了这个国际设计团队对于场所的解读与再现能力。

▲ 建筑师陆轶辰,其主持的Link-Arc 事务所通过“链接”各个学科、各个地区的信息资源,以建筑为媒介,试图探讨并解决当下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

地形研读

项目基地位于一处稍显陡峭的坡地上,背山面海,坡地下方与沿海社区相连,上方则向南通往华润大学。在山坡上建房子对建筑师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高度的变化为功能设置与流线组织增加了不少难度。此外,坡顶与坡底的不同属性要求建筑师对城市尺度的功能链接做出回应。面对这样的基地条件,陆轶辰通过一系列轻松的空间手法,明确又微妙地将场地现状转化为方案的设计优势。

▲ 在面海的一侧,建筑随着山坡形成层层跌落的形态,原本方正的体量被打破,渐渐消隐在山体地形之中。

▲ 档案馆造型与坡地的结合紧密有致,硬朗的线条通过建筑师的处理,与整体环境十分协调。

建筑主入口设在坡顶,从入口方向望去,建筑体量方正紧凑,档案馆的严肃气息扑面而来;然而“规矩庄重”的第一印象背后,暗藏充满变化的空间气质:在面海的一侧,通透的观景平台豁然出现,原本方正的体量被斜向的立面所打破,坡道串联起平台、沿着山坡层层跌落,与地形融为一体。脑海中不由得产生人们顺着坡道缓缓下山的场景,夕阳西下,山坡被映成金色,整个画面松弛而舒适。一张一弛,空间的节奏感由此得以建立,收放自如,仿佛建筑是会呼吸的。

▲ 建筑体量结构清晰,立面的砌筑肌理节奏增强了空间的虚实感。

从坡顶相对完整的体量到沿坡而下的线形刻画,张弛有度的节奏体验背后是建筑师对于体量的把控。整栋建筑仅有2000 平方米位于山体之上,即主入口处的企业展览空间,而6000 平方米的档案库房皆隐藏在山体之中,仅将坡道与平台裸露在地表。建筑师刻意的“藏”与“露”基于设计初始的两个参照物:一为自然山体,借助“藏”,创造了山体与建筑“生长”在一起的图景;二为华润大学,通过“露”,呼应了城市景观,与周边规模更大的校园相比,档案馆体量较小,却显得独立而特别。

▲ 项目手绘草图。

空间塑造

作为整栋建筑的主入口,展览空间经过了建筑师的细致考量。低调的入口大厅与开敞的观景平台呈对角布置,观者进入建筑之后,会不自觉地被远处观景平台透入的光所吸引,形成自然的流线。说到这栋建筑的亮点,值得一提的是通向二层的线形“天光廊道”。

▲ 阳光透过天窗照入楼梯廊道,映亮了整个廊道的立面,为入口大厅营造出微妙变化的明暗关系。

观者在步入大厅时,便能通过楼梯一侧的方形洞口看到散落而下的天光,此时的光线氛围是柔和的;待转身步入“天光廊道”内,光线转而从头顶淋漓洒下,令整个通道沐浴在阳光之中,与周围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天光廊道”选择釉面砖材料,由建筑团队在景德镇实验而成。

▲ 天窗的设计使得线性楼梯成为一条“天光廊道”。釉面砖由在火山岩上布置釉面烧结制成,火山岩表面的孔洞呈自然随机分布状态,最终使得每块砖都呈现出不同的肌理。

至此,我们尚未进入空间的高潮。与普通望山观海的设计不同,陆轶辰没有将开阔的景象直接引入室内,而是通过斜向屋面划定出远观的视角,城市的喧闹也因此被隔绝在外,观者得以在室内细细体会空间自身的趣味。直至步出室外、转身向南,海平面与城市景观才映入眼帘,视野一下子舒展开阔起来。

▲ 顶层观景平台,通高的玻璃幕墙使得空间更为通透,人们在这里得以一览城市和山海的景观风貌。

“如果说山是自然造物的产物,需要脚步去丈量,那么外表冷峻的档案馆内部就是一座丰富的山。”陆轶辰这样描述道,“ 要了解它的内部,只需用身体在其中穿越,人的感知被包裹在变化丰富的材料和触觉中——对这个项目的理解,需要游遍整个建筑才能完全形成。”


▲ 项目手绘草图。

材料考量

以砖块作为建筑的外饰面也是档案馆的一大亮点。或许是因为尺寸小且颇具手工感等属性,相较于混凝土这类材料,砖本身带有一股更为淳朴亲切的气质,与自然地形更为契合。陆轶辰在采访中表示:“传统砖的尺寸因为符合建构之道,所以每块砖都拥有一个完美的比例,本身就是美的——在这个比例系统里做设计,其实就是让砖自己‘说话’。路易斯·康所说的要问砖自己喜欢什么形式,其实就是说砖有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像自带体系的好演员,起承转合、自然如意,一个人就是一台戏。”

▲ 建筑外立面的砖块有着丰富的砌筑变化,既呼应了内部空间,也增强了立面效果。

经过对各地砖块的比较研究,设计团队最终选择青砖,用整砖干挂砌筑的方式来完成建筑的外立面。烧制的砖块经过设计呈现出多种组合方式,或平整密实,或参差通透,既呼应了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也借助光影丰富了外部的立面表达。

▲ 建筑体量结构清晰,立面的砌筑肌理节奏增强了空间的虚实感。

此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室内家具,档案馆采用的家具皆为木制,陆轶辰希望在身体尺度与人接触的层面呈现出更为温暖的质感,他坦然说道:“材料这个事情,现在的很多建筑是忽略的,涉及质感和建构,其实都是很奢侈的事,不只是成本,更是时间。”但也正是这样的“高成本”,才使得“触觉”一词在一栋建筑中通过材料的表达被放大。

▲ 建筑立面排砖模型研究。

▲ 建筑立面排砖工艺示意图。

在许多人看来,一座档案馆象征着“贮藏”与“展示”,设计的主体需围绕企业文化以及档案的陈设而展开。华润档案馆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陆轶辰扩大了档案馆的类型属性,除满足内向的基本功能需求外,更多外向的公共意义被激发,观的不仅是“档案”,也是建筑与地形的微妙互动,景观与光线的起承转合。档案馆也因此成为城市尺度的观景台与登山道,与这里的天、山、海融为一体。

项目名称 / 华润集团档案馆
项目时间 / 2014-2018
项目地点 / 深圳小径湾
项目规模 / 8,980 平方米
项目业主 / 华润集团
设计单位 / 纽约Link-Arc 建筑事务所+ 悉地国际(深圳)
建筑主创 / 陆轶辰
室内、景观主创 / 陆轶辰、蔡沁文
设计团队 / Hyunjoo Lee、范抒宁、Dongyul Kim、
朱雯、李诗琪、Alban Denic、Yoko Fujita、王笑石、
Jean-Baptiste Simon、胡辰、施苡竹
建筑施工图 / 悉地国际(深圳)
室内施工图 / 杰恩设计(深圳)
结构顾问 / Yoshinori Nito Engineering and Design
灯光顾问 / 宁之境灯光设计


文字 / Alven
设计、图片 / Studio Link-Arc
摄影 / 苏圣亮
编辑 / 柒月
美编 / 九夏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