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Snøhetta | 拉斯科4号:史前文明的当代转译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
也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
找到了核心观众以外的更多群体。
拉斯科4号“洞穴艺术国际中心”
正是这一实践的典范。

1940年9月,法国多尔多涅省蒙特涅克镇(Montignac)的4 个儿童在韦泽尔峡谷(Vézère Valley)与宠物狗玩耍,当狗掉入了一个洞穴之后,他们挖开洞顶,利用绳索进入洞内,发现了洞内数量庞大的壁画。这就是被考古学家誉为“史前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 of Prehistory)的拉斯科洞穴,洞内总共有近1500 个岩石雕刻和500 余幅绘画,可追溯至旧石器时期,距今约1.5 万年至1.7 万年。

▲ 建筑坐落在韦泽尔峡谷一片未开发森林和农业用地的过渡地带,曲折蜿蜒的建筑体与周围山势遥相呼应。

发现伊始,法国政府即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洞穴在1948 年才向公众开放。之后的几年间大量游客涌入,对洞穴壁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促使法国政府不得不在1963 年关闭洞穴,只有少数研究人员才能入内。而为了满足公众的浏览欲望,法国政府于1983 年在距离原始洞穴200 米处的地方建立了“拉斯科洞穴2 号”(LascauxII),其中的壁画作品完全模仿自拉斯科洞穴。而被称为“拉斯科3 号”(Lascaux III)的国际展览自2012 年开启以来,即在波尔多、布鲁塞尔、巴黎、日内瓦、芝加哥、休斯敦和蒙特利尔等地区进行巡展。

▲ 墙面、屋顶、通道、台阶和室内外的地面均以混凝土打造而成,给予建筑浑然一体的完整印象。

1979 年,拉斯科洞穴同韦泽尔峡谷内的许多洞穴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遗产名录。2017 年,为庆祝该洞穴发现70 周年,同样位于此地的“拉斯科4 号”(Lascaux IV),即“洞穴艺术国际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ave Art)项目,面向世人开放。该项目是知名建筑事务所Snøhetta 和SRA Architectes 联合舞台设计师卡森·曼(Casson Mann)以及一些考古学家紧密合作的结果。作为将洞穴摹本与最先进的科技相结合的沉浸式、整体性案例,该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了多维、互动的方式来体验原始洞穴的机会,使得公众可以欣赏洞穴内部非凡的旧石器时代画作,理解该遗址的丰富遗产。

▲ 艺术中心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自然优势,设计了流畅的游览动线。

01 景观的“裂缝”

建筑坐落在韦泽尔峡谷一片未开发森林和农业用地的过渡地带,作为景观的“裂缝”(Fissure)而存在,Snøhetta 设计团队将其定义为“景观之中的切割体”(A fine cut in the landscape)。墙面、屋顶、通道、台阶和室内外的地面均以混凝土打造而成,给予建筑浑然一体的完整印象。除了混凝土之外,建筑外立面和交通动线空间的屋顶上大量使用了玻璃这一透明材质。玻璃和混凝土产生的化学反应,在透明和不透明、光亮和阴影、粗粝和精致、粗糙和平滑之间创造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赋予建筑原汁原味的当代感。

▲ 建筑外立面大量使用了玻璃这一透明材质,与混凝土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些被安装在外立面的垂直向玻璃和安装在屋顶的水平向玻璃为建筑分别带来了两种不同方向的自然光源。通过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变化,参观者能够在内部感受到不同强度的光照和阴影。在夜晚,建筑内部温暖的人工光源形成离散光,塑造出建筑及其周围景观的形状。

02 沉浸式参观体验

建筑的蜿蜒几何造型回应了山峦的回环起伏,在内部形成了戏剧性的、经过悉心布置和审慎考量的参观动线,引导参观者进入神奇的史前世界。从大堂开始,参观者通过电梯登上屋顶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欣赏蒙特涅克镇和韦泽尔山谷的壮丽全景。人们沿着朝向森林边缘的屋顶倾斜直至到达复制品的山洞缓缓下降,由此带来的心理转变就如同设计团队所设想的那样,“希望打造出首次发现洞穴绘画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惊奇感。”

▲ 交通动线空间,在参观了“史前文明”并产生了激烈的心理体验之后,与自然建立连接。

基于对原始洞穴的复刻和拟真,建筑致力于对原始洞穴气氛的捕捉和营造,以再现原始洞穴的史前语境和神秘意味。即使参观者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重新打造的复制品中,他们在面对绘画时所产生的身心体验也不会因此削弱。更重要的是,博物馆打破了人们在参观原始洞穴之时的各种严格规定,允许其近距离接触,甚至与这些作品进行互动。而这一切都是基于设计团队对于建筑、室内、展陈和景观等各个层面的全盘思量以及先进科技的有力加持,使得史前文明与人类得以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建筑的室内空间充分与外部景观融合。

在“洞穴”(La grotte)内部,空气潮湿、气氛阴暗,温度下降到大约16 摄氏度,与原始洞穴的湿度相似,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局部空间的人工光仿佛是旧石器时代的动物油灯,照亮了墙壁上丰富的绘画和雕刻图案。“洞穴”以最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和铸造技术打造而成,将原始洞穴形式控制在1 毫米的容差之内。施工结束后,这些“洞穴”经历了仔细的模拟过程:25 名艺术家花费两年时间手工绘制了900 米长的树脂岩石复制品,为了保证准确性,他们使用了与上万年前史前画家使用的相同颜料,由此得以再现上千幅绘画和雕刻作品。

▲ “洞穴”,以最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和铸造技术打造而成,25 名艺术家花费两年时间手工绘制900 米长的树脂岩石复制品,由此得以再现1900 幅绘画和雕刻作品。

离开复制洞穴之后,访问者抵达被称为“洞穴花园”(Jardin de la grotte)的过渡空间:在观摩过洞穴复制品并由此产生非常激烈的情感体验之后,来构建人们与天空、阳光和流水等外部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参观者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接下来的一系列空间旨在深度解读洞穴的作品,舞台设计师卡森·曼(Casson Mann)设置了不同的专题区域,根据空间所希望传达的内容进行定制,让参观者沉浸在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加强其对于洞穴艺术的全方位理解,有效传达洞穴艺术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洞穴花园”,是贯穿建筑各个展览空间的交通动线空间,也是参观者休息和交流的重要集会点。

在“拉斯科工作坊”(L’atelier de Lascaux)中,来自于原始洞穴的结构组织和代表性绘画场景“悬挂”于高高的天花板上,分别展出的是“两个交叉的野牛”(Les Deux Bisons Adossés)、“伟大的黑牛”(La Grande Vache Noire)、“雕刻房间”(Le Panneau de l’Empreinte)、“后殿”(L’Abside)、“轴现场”(La Scène du Puits)、“彩绘画廊”(Le Diverticule Axial)、“颠倒的马”(Le Cheval Renversé)和“公牛霍尔”(La Salle des Taureaux)。

▲ 一些在复制洞穴中难以体现的信息和因素被恰如其分地运用在“拉斯科工作坊”中。

这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教学空间,一些在复制洞穴中难以体现的信息和因素被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上下文语境之中。人们可以通过交互式桌子来仔细地注视、观摩、反思每幅画作:这些绘画为何能够长期存在、原始洞穴为何关闭以及上万年前的艺术家如何工作等。在这个区域自由活动时,参观者可以使用自带的科技工具,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将包括文字和影像等在内的信息分享在社交网站上。另外,空间中设置的一个指导模型和互动设施也能够让参观者自由尝试绘画和蚀刻技术,来自由“掌控”那些在考古发掘期间发现的壁画复制品。

▲ 在工坊中,参观者可以使用自带的科技工具,空间中设置的一个指导模型和互动设施也能够让参观者自由尝试绘画和蚀刻技术。

在“影院”(Le cinéma),佩戴3D 立体眼镜的参观者将体验一场虚拟航行。两个巨大的沉浸式屏幕——一个垂直,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为人们带来丰富的观影体验。3D 眼镜也能将参观者“带至”包括澳大利亚、西班牙、蒙古和加拿大等国家中遗存的壁画洞穴,使其与拉斯科类似的洞穴场景进行比较。

▲ “影院”,佩戴3D 立体眼镜的参观者将体验一场虚拟航行。

“戏剧”区(Le thé tre de l’art pariétal)展示了一个由光、声音和物体组成的三幕戏,来生动地“讲述”拉斯科洞穴艺术的背景故事。每一幕都发生在不同的空间,游客可以从一个移动到另一个,来发现“史前史”、理解洞穴艺术的重要意义,以及当代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于洞穴的研究成果。

▲ “戏剧”区,展示了一个由光、声音和物体组成的三幕戏,来生动地“讲述”拉斯科洞穴艺术的背景故事。

而在“想象画廊”(La galerie de l’imaginaire)中,参观者则可以在这座交互式画廊中探索史前洞穴艺术对现代以及当代艺术家带来的巨大影响,或者被邀请在虚拟图书馆中“策划”属于自己的图像展览,然后“张贴”到这座数字洞穴中,供所有人在公共墙上观看。

▲ “想象画廊”中“张贴”着参观者创作的数字展览。

此内容由哲学家兼作家约翰·保罗·乔瓦里(John Paul Jouary)教授策划,目的是探索、拓展旧石器时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乔瓦里精确地厘定了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并精心准备了大量参观体验指南。这些指南借由智能多媒体工具(CdV)得以实施,该工具提供音频和个性化语言设置,由此带来更深层次的信息和内容,使参观者能够与展品互动,将洞穴艺术从单纯的文字信息中“解放”出来。以下是对项目经理卢恩·维斯勒戈德(Rune Veslegard)的采访。

Q = INTERNI 设计时代
A = Rune Veslegard

 

Q:有趣的是,呈现史前文明的拉斯科4 号与非常新颖的现代技术之间建立了诗意的对话。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A:因为原始洞穴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在这个项目中选择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精确的方式,来仿拟、复制更具真实性的洞穴壁画和雕塑,同时开发全方位的展览互动界面来让访客更好地了解Lascaux 原始洞穴的奥秘。尽管如此,我们始终坚持的是,或者说从项目的早期阶段开始,我们即非常重视的一点是让参观者获得“人类首次发现洞穴时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就像1940 年几个小男孩发现洞穴时的那种感受。

▲ 纵览拉斯科4号洞穴艺术国际中心。

Q:对于这个项目来说,除了功能性之外,其蕴含的人文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价值也是主要特点。对设计团队来说,如何在上述特性之间寻找平衡?

A:准确来说,这个项目不是博物馆,而是一个“阐释中心”(Interpretation Center)。与展示物品的博物馆不同,拉斯科4 号旨在通过物品的陈列和展示方式来促进参观者本人对洞穴的解读。我们在此打造了一个动态的体系,建筑的物理形式有助于加强参观者的感知体验:建筑融入场地,成为周围环境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对拉斯科洞穴历史的一种延续;建筑的内部空间仿佛是由一块坚固的岩石雕刻而成,灵感来源于原始洞穴的本来面貌,致力于再现当时情景;与原始洞穴相呼应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序列则让故事叙述和发现之旅更加清晰、有力。由此,建筑的使用价值、人文价值和象征意义融为一体。

Q:如何在保持洞穴原始性的同时也赋予其当代意义,阐释的过程至关重要,可否对此详细说明。

A:为了重建科学、精确的复杂洞穴几何形状,使其符合所有现代要求,并以自然且合乎逻辑的方式将其插入当代建筑中,是一项巨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来自技术层面的挑战。在哲学层面上,对于拉斯科洞穴的仿拟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现实”。由于原始洞穴对公众永久封闭,洞穴的复制品将成为未来时代唯一的物质参考。它将是全新的拉斯科洞穴,正如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在开幕式中所说“这不仅仅是拉斯科洞穴的再现,而且是一件新艺术品。”这样的说法有据可循:复制洞穴全部来自原始洞穴绘画的3D 扫描,所有的壁画和雕塑也均由45 位艺术家和一些艺术保护主义者完成。

在此之前,关于如何重新创建的问题我们与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时间的科学讨论:复制洞穴是否应该呈现目前状态下的拉斯科洞穴,即保留1940 年以来所有人类干预所造成的结果?还是应该呈现上万年前先人创造的原始成果?或者应该停留在1940 年洞穴被首次发现时的模样?由于复制品几何必须尊重法国的建筑规范,因此讨论在无形中增加了复杂程度,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最终呈现的结果,是对于上述讨论结果的折衷处理,即在保持科学精准度的同时,洞穴形状几经修改以符合法国建筑规范,动线设置也得到了优化。然而从始至终,如何营造最初发现洞穴的体验从未受到妥协。

 

本文来自INTERNI设计时代5月刊特别策划“ 文化灯塔”。


文字 / 张姣
摄影 / Luc Boegly, Sergio Grazia,
Dan Courtice, Eric Sol
编辑 / 王贝贝
美编 / 九夏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