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奥雷·舍人 | 嘉德艺术中心:将艺术带回城市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1992年,那时不是以建筑师的身份,而是作为探险者来到这里,更像是来探险而非旅游。当时这个国家和现在还大不相同,汽车尚未普及,中国也未开启有声有色的市场化进程。”奥雷·舍人出生于德国,是著名建筑师、城市专家,现在他已经在中国工作16年,他成立的奥雷·舍人建筑师事务所分别在北京、香港、柏林和曼谷设有办事处,共有70余位成员。他当仁不让地成为事务所国际建筑师与设计团队背后的思想者,对事务所的创意和战略发展承担最终责任。
▲ 奥雷·舍人
奥雷·舍人第一次参与进行的北京项目如今已成为著名地标——象征着北京未来张力的中央电视台大楼,于2012年正式完工。“2002年,也就是距我第一次来中国10年后,我来到北京开始中央电视台的项目,此时中国的面貌已完全不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赢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显然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构思一座能够代表中国成长与当代世界地位的建筑,能够代表国家新力量、新未来的项目,其设计和建设当然是一份了不起的责任和任务,而我们的中央电视台大楼项目正要突破这前所未有的事物界限。”
而舍人最近完成的第二个地标性项目“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位于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商业街和五四大街的交叉口。五四大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该项目将中国的传统与未来新元素结合在一起:“北京丰富的经历使得其诸方面都趋于发展成熟的状态,如果说中央电视台大楼代表未来,是为了未来而建造的,那么我设计的嘉德艺术中心则是一种相反的状态,明显是与城市相反的一部分。”建筑师解释道。这座建筑与紫禁城仅仅相隔两个街区,位于故宫与现代购物区之间,对面是中国美术馆。舍人对此解释说,历史要素所在的城市核心区为项目定义了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在当代城市中构思一座探索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建筑,应当如何将历史的永恒与现代的张力融合在一起?该建筑通过古往今来的历史分层对规模、材质和质感进行精确设计,定义了与历史间抽象、概念的关系。当然,它自身也是一座现代化建筑。”
▲ 嘉德艺术中心紧邻紫禁城,与中国美术馆隔街相望。奥雷·舍人解释道:“这座建筑很好地调和了城市的复杂文化,以新的视角展现历史与现代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一座反应当代中国身份的建筑。”
▲ 外部广场视角,建筑下半部分一系列层叠的石块与附近传统胡同、四合院的规模及材质相呼应,上半部分的环状结构则彰显了北京的现代大都市地位。
嘉德艺术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拍卖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总部,是中国艺术品有形市场蓬勃发展的体现。2017年,拍卖行的总销售额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居全球首位。嘉德艺术中心定义并反映了艺术新气象:艺术界与学术界保持明确的分工,公立博物馆、一级艺术市场、二级艺术市场以及画廊均焕发出新的活力。舍人解释说:“这个项目是新的‘文化混合器’,我们主张艺术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脱离现实的主题,而是与文化一起融入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展览、活动、酒店和餐馆都融入到文化和公共生活,我认为这才是展示现代艺术、文化空间的生动形式。”
▲ 圆孔玻璃窗以像素化手法在灰色玄武岩外壁上勾勒出中国传统名画的图案,同时墙体孔洞可以将光线引入室内。
▲ 圆孔玻璃窗的细节视图,体现出当代与历史间的相互呼应。
这座建筑作为一种适应模块被植入都市肌理,使古今之间获得一种微妙的平衡。建筑下部,一系列嵌套石块组成了像素化的灰色玄武岩外壁,与附近规模化的胡同及四合院相呼应,其历史层次与周围规模化的物质环境息息相关。外立面形式略夸张的圆孔玻璃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夜间能透出光亮,“仿佛营造出抽象的山水画轮廓,这是对中国最着名的景观艺术家、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一种抽象展现。”舍人说道。
▲ 环状结构外壁均由玻璃幕墙构成,浮于石块结构上方,二者共同赋予建筑具有北京特色的质感和庄重感。
这座艺术中心可以说是回馈公众的礼物,设有博物馆和教育空间,提供酒店、餐厅、多功能活动空间和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地上8层、地下5层,另有部分夹层。“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我们试图将各种类型的空间、功能、愿景所包含的元素装配进十分有限的空间框架之中。”
▲ 建筑元素之间的对比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建筑美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当代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玻璃入口使大堂空间保持明亮通透。
舍人认为,该项目的挑战之一是建筑的核心部分——17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示空间设计,通过可移动分区与天花板系统的组合,实现了空间转换性与适应性的最大化。“展览空间无柱支撑,这意味着整座建筑必须浮在内部庭院,代表对过去的抽象引用:这个空间能聚集任何事、任何人,并产生最有趣的经历。”一系列小而亲切的空间为艺术中心提供了配套设施与额外画廊空间,地下一层则是两间设有艺术品修缮、保护设施的大型拍卖厅。
▲ 建筑核心是一处1700平方米的无柱展示空间,其空间灵活性达到最大化。通过可移动隔板与吊顶系统的组合,空间可以迅速变换用途,满足展览、活动和拍卖的不同需求。
建筑上半部分是一个“漂浮的环状结构”,采用玻璃幕墙,容纳了酒店与一系列餐厅:“环状建筑与邻近建筑的体量相近,以此融合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尺度规模。我将下层的砖墙与上层的环状结构相结合,这是对历史背景的一种反映与表达。同时,我们还为下层空间设计了现代化细节和立面系统。”该结构揭示了一系列简单行为的多重含义,也阐释了复杂的内涵和关系。
▲ 大堂内景展现出建筑设计的当代性与纯粹性,室内外材料、肌理和尺度的运用体现了建筑设计的连续性。
外墙的对比纹理展现了光在建筑物上映射出的不同效果——反射在镜面玻璃上的云,同时会在重叠的灰色石块上投下阴影。从酒店客房内部看,外墙玻璃的“垒砖式”图案好似中国木窗样式,形成独特的建筑内外关系。
▲ 两间大型拍卖厅之一,其内部设计更加正式且具备复合式功能规划。“这是一座博物馆,也是一所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又将生活元素和教育设施融于其中。”该艺术中心标志着新一代文化混合器的诞生。
教育空间位于环状结构的底层,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故宫的壮丽景色,这是错综复杂的文化、艺术活动空间,欢迎艺术家和公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将艺术重新引入城市中心。舍人对此解释道:“北京的艺术活动多数迁往郊区,中心城区的艺术氛围正在流失。这个项目可以扭转方向,将艺术带回城市中心。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举措,这座建筑将为北京寻找新的机遇发挥重要作用。”
▲ 办公空间内景,数以千计的圆孔玻璃窗在柔化建筑几何特性的同时,实现了室内的自然光照射。
由于该地理位置所蕴含的特殊历史意义,在奥雷·舍人建筑师事务所的项目获批之前的20年里,已有30多个建筑设计方案遭到拒绝。“我将自己的大部分生活倾注于北京,并由衷地钦佩这个国家及其文化。因此,我对这个项目感到十分兴奋,怀揣着付出与挑战的决心完成了项目,也的确为它赋予了很多寄望。同时,对我来说,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感知城市的基调非常重要,我试图去了解在一个发展中国家风驰电掣般的发展进程中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以致形成对自身完全不同的理解与意识。我意识到,我要在这里建造的,不仅是一个激进的未来,同时也需要保持与历史最稳定的衔接。这才是我们对这个项目的追求,而事实证明一切都如愿以偿。”
▲ 建筑分析图展示了嘉德艺术中心错综复杂的功能规划。“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我们尝试将各种复杂的空间与功能融合在一起,但由于关联到历史文化,我们的设计被限制在一个非常严格的框架中。”奥雷·舍人如是说。
采访、文字 / Marco Gastoldi
设计团队 / 奥雷舍人建筑师事务所
首席设计 / 奥雷·舍人(Ole Scheeren)
合伙人 / 张维理(Eric Chang),张启民(Dan Cheong)
副主管 / 维吉尼亚·基亚帕·努涅斯(Virginia Chiappa Núñez)
摄影 / Iwan Baan,Buro Ole Scheeren,Shuhe,Alex Fradkin
翻译 / 李宜桐
编辑 / 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