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I. The Magazine of Interiors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比尔中心:凝固旋律与流动空间的混响

加拿大国家音乐中心近日搬进卡尔加里新家“比尔中心”,
将音乐厅、博物馆和公共课堂融入一座建筑。
其沉浸式音乐体验和空间混响是任何数字虚拟技术都不能比拟的!
历史、时代与未来化成旋律在流动空间中盘旋,在人们脑海中凝固成回忆。

加拿大的音乐事业一直以来都发展得不错,那里不仅盛产布莱恩·亚当斯(Bryan Adams)、席琳·迪翁(Celine Dion)和莱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一样的殿堂级音乐人,还孕育了以艾薇儿·拉维尼(AvrilLavigne)和奥布瑞·德雷克·格瑞汉(Aubrey DrakeGraham)为代表的人气歌手。加拿大国家文化部的创意产业部总监让- 弗朗索瓦·巴尼(Jean-Fran oisBernier)称,近些年,音乐产业每年为加拿大带来超过30 亿加元的收入,加拿大国内有超过一万人在为唱片和演唱会工作,另有3 万多位专业的词曲作者。然而,数字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加拿大的现场演艺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如果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音乐,人们去音乐现场的意义又在哪里?

AWA-2-1

▲ 2016 年10 月启幕的比尔中心旨在成为卡尔加里建筑和文化的新地标。

2016 年10 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Calgary, 以下简称“卡城”),国家音乐中心(National Music Centre)与比尔中心共同开幕,带给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利用建筑的语言构建系列生动的音乐体验,像城市音乐节那样勾起人们对现场音乐的共同记忆,由此唤醒卡城已沉睡半个世纪的东村社区(East Village),并鼓励音乐与不同产业间的互联,以催化生成全新的经济模式。“加拿大具有丰富的音乐传统、深厚的史实和多样的音乐形态,这些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摩丝科尔(Andrew Mosker)称,“这里不只是聆听音乐的地方,更像世界上第一个音乐节‘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Rock Festival)那样鼓励更多参与音乐现场,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评论者还是创作者。”

AWA-5

感悟历史,着眼未来

这座以投资方“比尔中心”名字命名的建筑造价超过1.35 亿加元,由美国联盟建筑事务所(Allied Works Architecture)担纲设计。他们视音乐中心为迄今最具野心的项目, 从提案到落成花了整整7 年时间。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4864 平方米,横跨卡城的第九大道和第四街区。从斯坦德公园(Stampede Park)远望对面这座庞然大物,9 栋塔楼交织在一起,既像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克莱福特·斯蒂尔(Clyfford Still)笔下的南艾伯塔石林,又像一支被无限放大的骨笛,仿佛音乐在抵达耳畔之前就已穿越视线,融入人们对这个历史街区的回忆。

AWA-3

▲ 将移动隔墙打开,表演厅的旋律可渗透到建筑的各个角落。

穿插于“骨笛”中间的灰砖建筑,是始建于1905 年的爱德华国王酒店(The King Eddy)。她见证了卡城最初的建立,作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布鲁斯音乐现场,保留了卡城的部分音乐历史。经过原地翻修改建,比尔中心的广播室、录音室、媒体中心、教室和艺术家驻留空间会设置于此。音乐中心收藏的滚石乐队于1968 年设计搭建的卡车录音室也停放在这里,鼓励当下的音乐人像上世纪70 年代的艺人那样,用传统的方法录制音乐。

AWA-4 AWA-10

▲ 人们站在二层的表演厅抬头可以望到五层的天花板。

怀抱着爱德华国王酒店的比尔中心着眼于更广泛、更多样的城市景观,9 栋塔楼交错盘旋在街道两侧,形成丰富多变的光影变化,像多声道一样实现了音乐的自由流动。“建筑表皮采用的釉面瓦片让声音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混响,塔楼之间的缝隙又让音乐无限渗透,行人和车辆从楼下穿过时能够感受到建筑与音乐的交响。”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布拉德·克洛普菲尔(Brad Cloepfil)称,“比尔中心在视觉语言、空间结构和材料细节方面都力求达到精致乐器应有的标准。”德国幕尔丁陶板公司专程为比尔中心研发了20 万片赤土砖瓦片和轻盈简洁的挂装工艺,并在荷兰皇家帝彻拉·马库姆(Koninklijke TichelaarMakkum)定制了两组半哑光石墨色和黄铜色釉料, 以平稳的方式协调有机结构的复杂性,制造丰富的质感和层次感,并放大卡城的自然光条件。

txcjp0tvucy_副本

▲ 事务所的过程模型,以探究9 栋塔楼的建筑构成。

旋律与故事的空间之旅

人们沿着第四大道走进比尔中心大厅,就仿佛闯入乐器的内部。挑高到顶层的大厅回荡盘旋着声乐,难以区分是歌声还是乐曲,更难以辨别它们的来源—这座建筑的混响效果恐怕比三角钢琴还令人震撼。数字化时代的虚拟技术不断刷新现实体验的底线,人们对空间的浸入感逐渐产生更高期待,多层次、多维度、多线索以系统化的模式将逐步取代单一界面。与其说建造空间,事务所的手法更像是在做雕塑:他们将表演现场、展览空间、交流空间和音乐课堂糅进完整的有机体中,没有绝对界限,只有丰富的空间节奏。大厅两侧螺旋楼梯直抵二层表演厅,作为建筑的核心空间,人们可以从这里俯瞰大厅。这个面积为371 平方米的表演厅配有300 个灵活座椅和一组可移动声学隔音墙:当这组隔墙完全关闭时,表演厅化身最震撼的小型音乐专场;若隔墙被开启,音乐就能够感染更多观众;如果隔墙被完全打开,那么整个建筑都在“发声”。“音乐中心用不同空间呈现多样的音乐表演形式,”克洛普菲尔解释道,“建筑内的沉浸空间将观众和表演者、学生和教室联合起来,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进而全身心投入旋律的世界。”

AWA-9-2

▲ 塔楼之间的间隙引入了自然光,并对城市景观进行框景。

与此同时,比尔中心也是一座关于音乐故事的“博物馆”。与传统展厅不同,这里的展示空间被形象地称为“舞台”。作为演绎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过渡性区域,“舞台”分散布局在建筑的一到五层,展示了音乐中心收藏的2000多件乐器、文物和艺术家的纪念品,跨越了450 年历史:从1679 年的大键琴和早期的合成器到艾尔顿·约翰(EltonJohn)创作第一张专辑所用的钢琴。“‘音乐节’是空间体验和展览叙事的主题,每座‘舞台’都是一场关于加拿大音乐故事的表演互动。”克洛普菲尔解释道,“音乐的过去、当下和未来在这里以讨论的方式与公众的视界融合,并不断地发展。”穿梭在“舞台”间,人们可以欣赏乐曲,也可以眺望东区景色,犹如在音乐节现场的探索之旅。而每个“舞台”都有不同的故事:一层“加拿大音乐广场”通过数字技术开启整个“音乐节”;二层“舞台”展览通过产业先锋、音乐人、投资方和作曲家的视角,叙述加拿大作为“音乐之国”的身份与记忆;三层藏品与互动展项相结合,揭示出旋律与情感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篇章;四层则有3 个“舞台”,无论专业音乐人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展项尝试弹奏不同的乐器;最后,五层“云端客厅”(The Cloud)是连接东西两侧的空中长廊,站在这里人们可以鸟瞰整个空间,以回顾这场音乐之旅。“加拿大音乐名人堂”“加拿大乡村音乐名人堂收藏馆”和“加拿大歌曲创作名人堂”设置在长廊东侧,西侧是临时展厅。当人们顺着电梯下行到一层,便又回到了爱德华国王酒店,仿佛时间轴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一刻。

AWA-6

建筑设计:城市与产业并肩发展的切入点

2009 年,国家音乐中心就面向全世界公开了设计方案竞赛。中标的联盟建筑事务所于1994 年创立于俄勒冈,拥有40 名专业建筑师,在纽约、波特兰等地设有办公室。主创团队从克莱福特·斯蒂尔的表现主义绘画中看到极富南艾伯塔特色的地质环境,并以此为起点剖析该地区的自然风貌,用建筑的语言进行抽象化的解构与重构。他们在一家二手乐器店中发现了一把长号,并将它切割成几段包裹在混凝土方块中,形成方案的最初模型。“我们希望呈现给音乐中心的是一个直观的概念阐述,”主持建筑师克洛普菲尔回忆道,“与按比例还原建筑相比,雕塑般的抽象模型是概念表现的最佳手段。”黄铜质内腔呈现出有机形态肆意生长并绽开有着尖锐棱角的混凝切块,让人不禁联想到流动的建筑也是凝固的旋律。“我们并不追求那些造型乖张的造型,东区作为未来的市中心,需要一个新地标连接卡尔加里的历史与未来。”音乐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摩丝科尔称,“我们的策略实现了这一点。”他们与建筑事务所7 年的密切合作将建筑规划与音乐事业相结合,开辟了一套全新的经济模式,拓宽了当下建筑行业已有的视界,并以实践验证了建筑设计可以作为创新策略的切入点助推城市与产业的并肩发展。

AWA-11-2_副本

▲ 事务所的竞标模型由解构的长号与混凝土浇筑而成。

就像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比尔中心的身份很难用一个属性去界定:它不仅仅是音乐厅,整个建筑都充满了悦耳的旋律;它不单单是博物馆,虽然空间的各个角落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它也不纯粹是公教课堂,即便卡城的民众经常在这里寓学于乐。作为一个文化综合体,比尔中心已成为卡城都市生活的焦点,为曾经破败的东区梳理一段新的记忆,为社区创建一个活跃而有生气的文化中心,为未来城市增添一处具有辨识性的景观,更为数字时代的音乐事业而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文字 / 刘雅羲
设计、图片 / Allied Works Architecture
摄影 / Jeremy Bittermann
编辑 / 李诗雯

Share: